10月29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2年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夏颖哲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演讲实录如下。
非常感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邀请,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年会。
今天,我做一个题为“多样化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助力财政推动绿色发展”的演讲。我来自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演讲的内容也是围绕两个中心的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为此,需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包括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在内的现有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将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规范地方政府对PPP项目履约行为。这都对我们中心的工作提供了指引。
如何用好政府资金、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应当有“三重”:重撬动、重精准、重绩效。
第一,重撬动。既注重撬动社会资金参与,也注重撬动发挥社会资本专业性优势,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和运营质量。目前,政府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可投入的资金量有限,与实际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因此,要考虑如何发挥好政府的种子资金作用,以小资金激发大能量。中心管理的清洁基金于2006年设立,多年来,通过投资约173亿元,撬动了约1000亿左右的社会资金,撬动比例达1:6,支持了覆盖27个省区市的近300个项目。PPP模式则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等领域公共服务,促进政府和各参与方转变角色,以“转角色”促进“引活水”,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促进社会资本发挥在做好项目一体化设计、促进科技化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以及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性优势。
第二,重精准。既注重资金投向领域精准,也注重资金投向地域精准,通过有针对性地支持绿色发展相关领域,服务乡村振兴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清洁基金方面,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牢牢抓住能源这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牛鼻子”。例如,截至2022年6月底,清洁基金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能、天然气储运等能源领域投资了150个项目、投资额103亿元、撬动社会资金额858亿元,分别约占基金投资项目总数的51%、投资总额的60%以及撬动社会资金总额的86%,并重点支持了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等区域省区市绿色项目。PPP方面,充分结合PPP模式适用范围和行业特点,聚焦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污水和垃圾处理行业、林业等领域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特别是注重引导资金流向脱贫县,开展绿色PPP项目。例如,截至2022年6月底,在我国832个脱贫县(市、区、旗)中,共有463个脱贫县(市、区、旗)采用PPP模式开展了1082个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PPP项目,投资额6289亿元,分别约占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脱贫县(市、区、旗)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65%和50%。
第三,重绩效。既注重打造特色绩效,也注重契合ESG理念,兼顾项目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资金使用提质增效。在此方面,中心就清洁基金业务探索建立了碳减排统计核算体系,在国内投资机构中首倡项目碳减排“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同时,通过加强ESG研究,推动建立和完善ESG投资和绩效评价体系。2021年,中心与绿金院在ESG领域建立全方位合作,开展“符合世行环境和社会管理标准框架下国内中小型企业ESG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并撰写《碳中和时代下的ESG理论和实践》书籍。中心也推动建立和完善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体系,在制定绩效目标和指标、开展绩效监控和评价、落实按效付费等方面进行全过程闭环管理,形成正反馈。2020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的通知》,在该文件提供的PPP项目绩效评价共性指标参考框架中,设置了生态影响、社会影响等多个与ESG相关的二级指标。此外,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上,上线了绩效管理模块,动态跟踪记录绩效管理全流程数据,实现绩效过程管理可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可记录、按效付费情况可追溯、财政风险可把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