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内蒙古文联主管主办的《金钥匙(汉文、蒙古文)》(2022年第3期)公开出版,本期刊登了 “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的优秀入选论文。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课题组组长任国征提交的论文《敕勒川文艺助推中华文化符号话语权传播》作为该刊本期首篇文章在“特别策划”专栏刊登,是唯一一篇以汉文和蒙古文同时刊出的文章。这也是课题组健康文旅和大运河文化专题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论坛优秀论文结集《瑶学论丛》以及《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详见公众号5月23日和11月25日IIGF新闻)后,再次以专项成果形式发表。
《敕勒川文艺助推中华文化符号话语权传播》一文指出,2021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21〕24号)明确指出我国文化符号的重要价值。敕勒川文艺以蒙古马精神创作了大量向上向善、清新刚健的好作品,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健康文旅品牌,是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美学创新。这些历史、文化、生态带来的丰富文旅资源,为构筑草原旅游、边疆旅游、文旅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话语体系起到重要推作用。为此,应当坚持战略思维,盘活红色文旅资源;坚持系统思维,形成文旅产业发展整体合力;坚持精准思维,加大健康金融扶持力度;坚持底线思维,秉承健康旅游的生态属性。

据悉,为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华美学精神,推动内蒙古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于2022年7月23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影局局长乌恩奇,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出席。来自全国各地近12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与内蒙古文艺发展进行了集中研讨。本届论坛从中华文化的高度来探究内蒙古文艺的当代表达和时代精神,从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研究文学艺术润物无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式方法,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推动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