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 生态环境部: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2. 我国首个智能深海油气保障仓储中心投用
3. 发改委:加强电网互联互通 加快建北部湾城市群
(二)地方
1. 天津电力为企业提供“减碳”方案 预计减排二氧化碳1755吨
2. 祖国西陲新疆克州电网实现100%全绿电装机
3. 四川省将开展危险废物鉴别 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国际
1. 国际能源署宣布其成员将释放1.2亿桶石油储备
2. 巴西政府再次提出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和董事会主席任命
3. 美国参院通过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法案
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
尽管面临氢源、成本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相关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产业界正积极努力解决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未来10-20年将是我国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紧密联系我国能源发展实际,从战略、政策、技术、资金、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谋划,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实现氢能源高质量发展。
实现氢能源产业发展,建议三步走。2021-2025年,能源经济属性决定目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重点突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技术,提高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链,建立绿色制氢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2026-2035年,建立完善的氢能储运、供应基础设施网络,大规模氢能储运技术取得突破,基本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基础、工业副产氢等为辅的多元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同时实现50 兆瓦级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自主设计、制造。
2036-2050年,形成高效低碳的氢能供给网络,市场引领、价格调节、体制机制科学健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绝对主体,各地根据资源与工业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供氢方案。多相态、多渠道氢能输运网络体系逐步形成。
从历史角度来看,人类用能一直朝着低碳方向发展,从生物质到煤炭,从石油到天然气,能源分子中碳原子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实现氢能大规模利用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会一蹴而就,氢能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时间。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郭玉茹
新媒体编辑: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