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基于ESG视角的水足迹核算体系构建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浅析》对“虚拟水”“水足迹”的定义、区分、应用场景讨论,以及水资源管理相关ESG披露框架和评级方法学;本篇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企业ESG实践角度切入,展示当前与水资源相关的领先金融产品及企业实践,以期为相关机构开展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提供支撑。
一、水资源投资保护的重要性
(一)全球食物系统水足迹宏观统计
与水足迹相关的研究发展虽早,但旋即被更多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及新危机夺去了一部分关注度。因此,与水足迹相关的研究和统计数据较为久远。但本部分统计数据虽有一定时间跨度,依旧极具指示性意义,且按照《基于ESG视角的水足迹核算体系构建与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浅析》(下文统称《上篇》)讨论的全球化经济、城市化发展、经济迅猛增长对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此数据如转换成现在进行时或更“难以估量”。
全球总水足迹:1996-2005年间,全球农业生产年均水足迹为7,404 Gm³/y(78%绿、12%蓝、10%灰),其中小麦、水稻、玉米贡献最大(合计占比39%)[1]。
食物浪费影响:2007年全球食物浪费的蓝水足迹达250 km³,相当于美国家庭用水量的38倍,主要源自灌溉密集型作物(如水稻、小麦)的损失[2]。
国际贸易关联:全球约20%的水足迹与出口相关,主要虚拟水流向为谷物、油料作物和肉类,中国、印度、美国是最大的虚拟水出口国或地区[3]。
(二)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物多样性
根据大自然保护协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水蓝图》[4]报告,2003年由水资源污染引发的全球健康问题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0亿美元,这一数字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内继续增加,且截至2009年文献数据水污染年度损失评估值范围340-440亿美元。
看中国城市水源情况,全国范围内30个样本城市的水源集水区,共覆盖了中国42%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和40%的优先保护的河流。同时,符合能为居民提供基础生态服务的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约有一半都包含在城市的水源集水区内。因而,从城市发展来讨论,因缺水压力、以及因“水质性缺水”等生发的问题,处于危险环境中的人口数量和经济环境总量在不断攀升。
水资源保护性投资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相关一系列活动。依据美国的一项经济研究表明,向保护项目投资1美元即可带动两倍的经济活动;水源集水区保护投资每年可以带来近6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因而,大型私人用水企业或者相关政府机构长期为水源集水区的保护工作提供资金。
水资源保护与生物多样性。森林保护和农业最佳管理实践等集水区保护措施可直接和间接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益处。如栖息地保护和环境提升将直接造福当地陆生物种,而保护天然河岸和提升水质则会为水生物种打造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中国大规模森林保护项目(“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支持重要物种陆生栖息地保护的同时,提高地表水质的潜力,以及生态系统支付组件等内容。
依据2024年发表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敞口?》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管理其生物多样性风险暴露的公司以及那些不管理其生物多样性风险暴露的公司,以及不同行业面临不同程度的生物多样性风险的企业,发现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对于经济的可持续性和与可持续融资的相关性和重要性;而水资源则在其中扮演着看不见但重要的角色。

图1 管理生物多样性的公司与不管理生物多样性风险敞口的公司累积异常回报(CAR)[5]
二、国内外金融机构水资源投资案例
(一)国内金融机构:乌海市首笔“水权贷”落地
2025年1月,蒙商银行乌海分行、乌海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乌海蓝益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签约,蓝益环保公司通过质押黄河水权24.62万立方米,共贷款500万元,实现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可变现,落地了内蒙古乌海市首笔“水权贷”。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辖地级市,地处黄河上游,境内资源丰富,素以“乌金之海”著称。本次签约仪式吸引了乌海市海南区多家工业、煤矿等领域重点企业及金融银行机构参加。各企业和金融机构交流沟通,对接拓展“水权贷”合作具体模式。近年来,乌海市海南区积极组织用水企业参与自治区内跨区域水权转让共计2386万立方米,通过有偿有价获得水权,按目前的水价25年计算,乌海市水权物权价值约10.1亿元。

图2 乌海市水权交易大厅官网
(二)国际市场水资源投资
当前,国际市场水资源投资以多双边金融机构为主,在虚拟水维度上以水权交易等方式平衡全球水资源压力,在实体水维度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们的基本用水权利。
1.多双边金融机构
世界银行(WB)发行绿色水债券:2021年发行5亿欧元绿色债券,用于非洲和南亚的供水与卫生项目(如尼日利亚农村水井建设)。期限7年,利率0.625%,并获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认证。
国际金融公司(IFC):截至2024年7月,水资源投资和动员规模为5.47亿美元,金融和投资产品类型包含但不限于债券、夹层资本、股票等;并在项目和投资期间提供管理、环境、社会等方面技术支持,用以保证项目和投资的有效性。

图3 IFC水投资组合区域分布情况[6]
亚洲开发银行(ADB)水基础设施贷款:印度恒河治理项目贷款10亿美元支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菲律宾马尼拉供水升级,以混合融资的方式提供3亿美元主权担保贷款。
欧洲投资银行(EIB)水技术基金:水技术加速基金(Water Technology Acceleration Fund)发行规模5亿欧元,支持非洲和中东的节水技术商业化(如摩洛哥太阳能海水淡化厂)。
2.其他金融机构
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已有金融机构针围绕“水”建构水主题投资基金和ETF、以及围绕生态价值实现的“水权”环境权益交易和相应期货产品。
由景顺(Invesco)发行的Invesco Water Resources ETF (PHO),通过追踪纳斯达克OMX全球水指数,投资覆盖全球水处理、基础设施及技术公司,包含但不限于美国艺康化工(Ecolab)、以色列海水淡化科技公司IDE-TECH等。
由瑞士百达(Pictet)发行的Pictet-Water Fund (Pictet全球水基金),作为主动管理型基金,全球水产业链“供水、污水处理、节水技术”等重点投资,持仓包括美国赛莱默(Xylem)、法国威立雅(Veolia)等。

图4. Pictet-Water Fund3年起累计交易[7]
三、企业ESG中的水资源管理实践
因日益增加的水资源压力和水资源短缺对许多经济部门都显示出愈加严峻的风险,为更好的从经营价值链中考虑水的消耗和对水的风险,ESG评价多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补充识别传统财务之外,与用水量有关的新规定可能会对公司的运营产生直接影响,以及用水压力另一面是在寻找替代或更节水的技术领域的新发展机遇。
(一)以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为例[8]
正如《上篇》中对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评估(CSA)的ESG评价的描述,其在评价指标中更新“水效率管理方案”的信息收集,并整合“数量与质量相关的水风险”和“与水相关的监管变化和价格结构”问题为“水风险管理计划”,该标准可更好评估水消费趋势和为适应和减轻新出现的水风险而实施的战略。
整体水资源管理评价:CSA基于2023年评估的13,007家公司和2024年11月评估的6,698家公司的填报分析,或是更多企业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增加,亦有在指标调整后可更为细节观察和分析各行业2023年和2024年在水资源管理表现间的差异;其中大多数行业企业的水资源管理平均标准得分都有所增加,医疗保健、必需消费品和材料行业评分增长显著,仅通信服务行业企业平均得分下滑。

图5 各行业水资源管理评价平均得分
水效率管理:水效率管理作为新增议题,旨在更好的理解和清楚各行业企业如何开展在水效能管理方面的第一步,进而减少环境影响并改善用水效率等反应在具体行动和数据上的表现。根据图6“水效率管理议题平均得分”,公用事业、日用消费品和材料行业或作为“水密集型产业”,水管理行动会更为主动且突显,平均得分更高。而水资源消耗在通信服务等行业尚不显著,因而对与水相关管理计划较为缺乏。但总体而言,依据新增指标的填报情况存在相对较低得分情况,可反映出各行业企业在全面披露与水相关的管理和实践尚有更多的提升空间。

图6. 水效率管理议题平均得分
水风险管理:公司可持续运营离不开可用水的质量和数量,潜在的监管变化、价格结构的变化(水费、提取限制等)以及对水源地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均可能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因而,此指标的更新可更好的评估公司与水资源的依赖关系以及相关的风险。如图7所示,该指标评价得分虽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整体得分在10-30间较低。同时,图8显示了各行业公司与水相关的风险措施所涵盖的价值链阶段百分比;能源、材料和公用事业部门公司主要因自身业务运营耗水量较大而体现出对水风险的重视,而日用消费品行业公司则更经常从供应商角度看见相关水风险;但在整体行业中,与产品相关的水风险仍为许多公司风险评估忽视的环节。

图7 水风险管理议题平均得分

图8 从用水环节看水风险管理占比
(二)以酒业上市公司IIGF—ESG评价为例
依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评级数据库和截至2023年9月的市场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1. ESG评分与销售额呈现正相关性,酒水企业ESG评分对企业销售额有推动作用。

图9 酒类行业公司平均ESG评分趋势(按销售额分组)
*备注:G5(绿色)为销售额较高分组,G1(黄色)为销售额较低分组
2. ESG评分与市值呈现正相关性,酒水企业ESG评分头部效应显著。

图10 酒类行业公司平均ESG评分趋势(按市值规模分组)
*备注:G5(绿色)为市值规模较高分组,G1(黄色)为市值规模较低分组
3. 酒水企业ESG评分较高的公司市净率优于ESG评分较低的公司,可见良好的ESG实践有助于公司效益。

图11 酒水企业ESG评分与平均市净率相关性
202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每日财经合作发布“2025 A股酒业上市公司ESG排行榜”。榜单基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成熟的ESG方法论和评价体系,结合酒行业特色和中国特色指标,从酒企管理成效、环境效益、社会支持、经济价值表现等进行筛选和评价,对证监会行业分类下的A股49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系统评价和分类。
A股酒企ESG发展呈现“纺锤形”结构。以截至2024年末ESG评级结果和公开信息为参照,获得A级评定的企业占比34.69%(17家),B级企业占36.73%(18家),C级和D级分别占10.2%(5家)和18.37%(9家)。

图12 A股酒业上市企业ESG评级分布(截至2024年底统计数据)四、企业水资源管理案例浅析
(一)达能集团—保护水源[9]
达能中国饮料(DWC)是法国达能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主营食品和饮料。2000 年末,达能正式将龙门嘉泉作为其瓶装矿泉水的水源地。其中,东江发源于江西南部,流经广东省,是香港、广州、深圳、惠州等大城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而嘉泉水源地位于广东省境内的龙门县,地处东江中游,是东江流域的一部分。
达能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帮助下与龙门县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为当地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并用试验田比较施化肥的农业耕种方式与生态农业实践的实际成效;达能集团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产品包装和营销方面的相关支持,帮助当地农民从可持续农业实践中获得收益。

图13 达能集团“嘉泉水源地”三级保护区计划
(二)贵州茅台—水资源管理[10]
水作为酒企的根本,贵州茅台一直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管理、水源压力,并对其进行水足迹核查并追踪。截至2024年度贵州茅台ESG评级数据,IIGF-ESG评级为A+,环境评级A,社会评级A+,治理评级A+。
根据其《2023年度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报告》,在水压力测试方面,公司开展赤水河流域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对流域内的水质及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调查,建立SWAT模型对水质及微生物进行动态分析;并通过对水中COD、DOC等指标的纵向评估,识别工厂生产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风险,进一步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在水足迹测算方面,公司不断尝试可代替水源使用和水资源回收利用,在生产中使用尾酒制作窖底水,替代新鲜水使用,并对赤水河水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分析不同采水方法对水质的影响。2023年,茅台与科研机构合作,已对公司主要产品开展水足迹评估。

图14 贵州茅台产品水足迹拆解流程图展示
(三)嘉士伯集团—水风险压力分析[11]
水是啤酒的基本成分,参与种植啤酒花和谷物,以及啤酒厂的清洗和生产过程。而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正在给世界各地的供水带来压力,其中对某些高风险河流流域的影响最为强烈。
嘉士伯集团正在努力使所有的啤酒厂都尽可能有效率并将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降到最低。2023年,嘉士伯每生产一瓶每升啤酒只使用2.5升(hl)的水,较2015年下降了31%;并设定到2030年在全球产量达到2.0 hl/hl目标。截至2023年度报告期,公司已在12家啤酒厂实现2.0 hl/hl目标,并针对高风险河流流域的16家啤酒厂将此目标设定至1.7 hl/hl,因地制宜进一步减缓水资源压力。

图15 嘉士伯集团2015-2023耗水量、水风险和计划及2023年度各类别水占比情况
在水风险分析方面,嘉士伯定期评估啤酒厂和关键作物的水风险,以确认最优先和可行的零水浪费(Zero Water Waste)工作,并有助于提高企业和社区的恢复力。依据202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水风险过滤工具评估结果,公司拥有多数股权的啤酒厂没有来自水短缺的整体运营风险。但使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水风险过滤器工具帮助识别公司位于高风险地区的啤酒厂,基于“物理、监管和声誉”三种类型水风险分析评估,有部分啤酒厂位于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和尼泊尔的九个不同的河流流域。同时,公司计划在2024年重新开展水风险评估。
在水情景分析方面,公司于2020年根据当前趋势模拟2030-2050年情景,从Positive和Negative两种情景下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司业务水风险的潜在影响,其中印度的海得拉巴、老挝的老挝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城——三家风险最大的啤酒厂主要面临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质、稀缺性和洪水的变化等水风险。
供应链中的水风险方面,公司2020年评估了啤酒最重要的两大原材料—大麦和水稻生产中的水风险,基于稀缺性、干旱和水质等32个指标评估,并发现大麦和水稻两大作物风险最高的为中国、印度和越南。此外,公司计划在2024年进行更广泛的气候和自然相关情景分析,包括作物水风险如何影响公司业务和价值链等更主题,以更全面评估从水为源的气候和自然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点击链接,查看“2025 A股酒业上市公司ESG排行榜”详情:
2025A股酒业上市公司ESG排行榜TOP20揭晓
作者:
邓洁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杭州市上城区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