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财大绿金院健康(养老)金融研究团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紧扣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全民健身战略、中医药发展战略等国家中心任务,持续进行学术积累、努力开展基层调研、积极参加学术合作,健康金融研究和养老金融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团队与大家共同走过春夏秋冬,携手经历风雨彩虹,相互见证精彩瞬间,皆都定格、令人感慨、使人振奋。2024,健康金融实验室在绿金院年会发布两个书面报告,即《2024健康金融报告(茶叶发展专题)》和《2024养老金融报告(数据要素专题)》。主要刊出学术观点文章、参加学术会议活动以及成功入选项目报告进行简要总结,基本概况如下表: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根据学术规律和课题计划,本年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四大板块:“绿色产业与健康产业”“养老金融与智慧养老”“民生建设与粮食安全”“企业责任、社会建设与社会综合发展”。
一、 绿色产业与健康产业
全面呈现健康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变革趋势,围绕生态康旅与智慧文旅、新型产业生物医药与传统产业茶产业,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及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等,识别、评价我国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经验与模式,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1.传统绿色产业:茶产业。中国茶产业将实现健康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但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可持续发展建议:(1)提升科技创新:加强茶叶种植、加工等环节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2)推进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3)注重生态环保: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4)加强文化传播:弘扬茶文化,提升消费者对茶叶健康功能的认知,扩大消费群体(汪悦、任国征,以下也均为公众号作者)。
杭州茶产业品牌建设现状:品牌影响力不足:尽管杭州拥有西湖龙井等知名茶叶品牌,但整体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升。品牌同质化严重:市场上茶叶品牌众多,竞争激烈且无序。品牌推广力度不够:茶企在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建议:(1)加强品牌定位:根据茶叶品种、产地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2)提升产品质量:通过标准化生产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品质,增强品牌竞争力。(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4)推动产业融合:将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拓展品牌价值链,提升品牌附加值。(5)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提升杭州茶产业品牌影响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王珏、任国征)。
2.新兴创意产业:茶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的现状:产业规模扩大,涵盖茶叶生产、茶具制造、茶艺培训、茶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品牌影响力不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茶品牌较少。产业链不完善:茶文化产业链条尚未完全打通,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政策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完善产业链条,推动茶文化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2)促进文化传播,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大赛等活动,提升公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3)推动产业融合:鼓励茶文化与旅游、教育、健康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茶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通过实施上述措施,促进我国茶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王珏、任国征)。
3. 生态康旅与智慧文旅。海口古镇位于云南省澄江市抚仙湖东岸,抚仙湖是中国第一大深水型淡水湖泊,澄江享有“世界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世界级名片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形成独具特色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海口古镇的生态与文化优势:原生态古村建筑:土培房古村+千年古迹+百年香樟古树“原乡、原貌、原民”;“帆船+潜水+露营+摄影”四大康旅基础,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自然、人文与科技融合。(1)生态+康养旅游,形成“山水双线”特色康旅模式,开发“养、闲、商、学、情、奇”六大类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娱乐和文化体验的多元化需求。(2)体育+康养旅游。面临的问题:一是投资不足与资金短板。二是业态单一与营运短板。三是通勤设施与交通短板,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高铁轻轨建设(直达长水机场和高铁南站)。开通环湖旅游观光车,实现游客出行的便捷、节约、减排、低碳等。综合运用信贷、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融资渠道,整合自有资金和常规性银行贷款,开拓绿色金融支持渠道,丰富生态旅游新业态金融服务场景,增进市场投资主体信心。利用得天独厚生态资源优势和康养条件,打造全国性、区域性旅居养老和康旅平台,培育,澄江“三避”(避霾、避暑、避寒)+“五养”( 养生、养心、养老、养颜、养疗)健康生活目的地(刘建娥、任国征)。
4.智慧文旅APP定制化服务的现状:功能多样化与用户需求多元化。面临的挑战:数据整合与数据孤岛、定制化服务的技术支持及用户隐私保护。对策:(1)加强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为定制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2)提升技术能力: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投入,提高定制化服务的智能化水平。(3)注重用户体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性化的定制化服务功能,提升用户满意度。(4)强化隐私保护:建立健全用户数据保护机制,确保用户信息安全,增强用户信任。推广智慧文旅APP定制化服务需要多方协作,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完善,提升用户体验,推动文旅产业的智慧化发展(任嘉琪等)。
二、养老金融与智慧养老
金融工具和服务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数据要素在养老金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金融赋能,推动智慧养老,提升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模式的效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1.养老金融工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现有体系面临支付压力和覆盖面不足等挑战。通过金融创新,可以提高养老资金的积累和保值增值能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具体建议:(1)发展养老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如养老理财、养老基金等,满足居民多元化的养老投资需求。(2)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个人和企业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3)加强金融教育:提升公众的金融素养,使其更好地规划养老资金,合理选择金融产品。(4)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金融产品的监管框架,确保资金安全和市场稳定(任国征)。
2.数据要素在养老金融中的重要性。数据要素在养老金融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精准服务: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数据有助于评估老年客户的信用风险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当前面临的挑战:数据孤岛,养老金融相关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机构,缺乏统一的整合和共享机制;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及隐私保护问题。对策建议:(1)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政府应牵头建立全国性的养老金融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2)完善数据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管理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3)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4)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金融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数据要素推动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任国征、孔颖等)。
3.智慧养老。新加坡智慧养老:新加坡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1)政府主导: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智慧养老,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相关技术和服务的发展。(2)技术应用:广泛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老年人健康监测、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功能。(3)社区服务:建立智慧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社交平台,提升其生活质量。(4)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孔颖、任国征)。
4.上海智慧养老行动方案及措施: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底,上海市将完成至少100家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任务。行动方案包括智慧入住管理、智慧餐饮管理、智慧健康管理、智慧生活照护、智慧安全防护、智慧管理运营等六大建设内容。上海市民政局分阶段推进智慧养老院的建设。上海市智慧养老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张楷悦、任国征)。
三、民生建设与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八连丰”,2021年达到13657亿斤,创历史新高。单产水平提高:通过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升,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 “财富第五波”与健康产业的变革。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之后,健康产业被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称为“财富第五波”。健康产业的变革趋势:科技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健康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个性化服务: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健康服务成为趋势。预防为主:从以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强调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产业融合: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监管体系不完善、人才短缺、技术壁垒等。健康产业作为“财富第五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科技驱动、政策支持和产业融合,健康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任国征)。
2.粮食生产发展优势:(1)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2)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良种培育、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3)基础设施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4)组织化程度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提升。依托上述成绩和优势,中国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良好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国征)。
3.食品安全。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和政策的实施,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1)产业链复杂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长且分散,存在监管盲区。(2)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非法添加、过量使用农药和兽药残留等问题时有发生。(3)监管体系挑战:地方与中央监管协调不足,执法能力与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不匹配。(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尚需提高,对新兴风险如转基因食品和纳米技术的监管仍在探索阶段。建议:(1)进一步统一产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发和推广,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2)增进社会共治意识,加强监管能力推动社会共治。(3)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4.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的现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广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存在的问题: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政策建议:(1)优化基金设立模式,提高投资效率。(2)提升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基金运作水平。(3)加强政策引导,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均衡发展(黄顯傑、任国征)。
四、企业责任、社会建设与社会综合发展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引领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大责任。社会建设与社会综合发展方面,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女性就业和自我充分发展。
1.央企的社会责任定位:(1) 社会责任引领:央企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全社会共同进步。(2)促进高质量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央企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增强社会信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央企更容易获得公众信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4)推动社会进步:央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路径:坚持绿色发展:央企应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公益事业:通过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保障员工权益:重视员工发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政策建议:完善考核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履行高标准社会责任是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央企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任国征)。
2.青少年心理健康:新时代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成绩:政策体系完善,教育覆盖面扩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率显著提升,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关注度提高。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存在发展差距。专业人才短缺:尽管师资力量有所增强,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仍然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学生心理问题多样化、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全面应对。政策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2)推进资源均衡配置: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区域差距。(3)强化专业人才培养。(4)创新教育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5)加强社会协同: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女性就业与社会发展:戈尔丁教授是劳动经济学和经济史领域的权威,她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历史演变、性别工资差距的根源以及职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等问题。减少性别工资差距需要在工作场所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并促进男女在家庭责任上的平等分担。政策启示:(1)政策制定:政府应制定支持女性就业的政策,如提供育儿支持、推动工作场所灵活性等,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2)企业实践:企业应重视性别平等,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减少性别偏见,促进女性在职场中的发展。(3)社会观念:社会应改变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鼓励男女平等分担家庭责任,营造支持女性就业的社会氛围(汪悦、任国征)。
4.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构成多重威胁。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洪涝)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导致中暑、溺水等事件增加。同时,气候变化可能加剧空气污染,改变传染病传播模式,影响食品和水的安全,进而对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我国的应对措施:(1)政策制定: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将健康适应纳入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中。(2)监测体系建设:建立了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升对相关健康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3)公众教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认识。存在的挑战:(1)研究深度不足:对气候变化与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仍需深入,特别是在特定地区和人群中的影响。(2)跨部门协作欠缺,目前协作机制尚不完善。(3)资源投入有限:在健康适应领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仍需增加,以满足实际需求。中国应通过加强研究、完善政策、促进协作和提高公众意识等多种手段,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研究团队要坚持理论规律,把脉社会关切,表达学术声音,为加快构建金融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健康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
李树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刘建娥(特邀)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课题组专家,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CRSS)澄江课题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