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刘炳材、陈翰:共筑中非合作新篇章——中非《北京宣言》解读

发布时间:2024-09-12作者:刘炳材、陈翰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期间,中非双方协商一致通过《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以下简称《北京宣言》),并根据宣言精神制定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北京行动计划》)。其中,《北京宣言》的发布标志着中非合作关系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重要升级,宣言内容涵盖了从政治、安全、经济到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合作规划,充分体现了双方在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和平安全等领域的共识。与2021年发布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达喀尔宣言》(以下简称《达喀尔宣言》)相比,《北京宣言》涵盖内容更为深度全面,标志中非双方合作迈入新阶段。


一、背景分析:中非合作的新形势与新契机


(一)全球南方的崛起与多极化趋势

《北京宣言》是在全球南方崛起的大背景下发布的,当前世界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中国和非洲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非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正逐步发挥更大影响。中非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典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事务、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力借鉴。

中非在《北京宣言》中强调,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国际秩序的公平化和多极化进程。这既是中国为全球南方国家发声的体现,也是非洲国家谋求更加公平的国际话语权的需求。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中非在多个领域协同发展的互补性空间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也为双方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非合作的历史积淀与现实需求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逐渐发展为全球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正值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周年,两方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包括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并高度评价了《达喀尔行动计划》以及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这些多边合作机制和倡议为中非未来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非洲大陆正在启动《2063年议程》的第二个十年计划,《2063年议程》致力于推动非洲政经一体化进程,通过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长足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包容性发展,加强民主、法治与人权建设。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实现《2063年议程》的需求高度契合,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北京宣言》明确了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在区域安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文明对话等领域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二、重点内容解读:《北京宣言》的合作方向与具体措施


(一)政治与和平安全合作: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

在《达喀尔宣言》的基础上,《北京宣言》为中非双方确立了更为深度的政治交流路径,中非双方将通过深化包括治国理政在内的多领域经验交流,支持彼此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模式。中方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非洲国家有权决定自己的国家命运,并与非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北京行动计划》融合并深化了达喀尔行动计划中的政治合作与和平安全合作,进一步细化了中非在政治与和平安全合作的方向,提出安全共筑伙伴行动的重点举措,支持重启非洲和平基金,加大对非洲建设安全机制的投入。

《北京宣言》强调,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要伙伴,双方将在全球安全倡议框架下携手推动和平与安全合作。中非共同致力于加强在维和、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中方呼吁全球反恐资源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并赞赏非方为推动结束加沙冲突发挥的重要作用。宣言中重申,双方坚持“通过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对非洲自主发展与安全的支持与尊重。在此背景下,中非将在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区域和全球安全。此外,中国还将继续支持非洲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声,特别是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上,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二)经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与非洲现代化

在《北京宣言》中,中非共同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将积极参与并推动多边金融机构改革,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并致力于打造安全稳定的关键矿产供应链。《北京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支持双方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挖掘投资和产供链合作的潜力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建设。

此外,《北京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工业化、能源和贸易是下一个三年中非合作的优先事项。在工业化方面,中方将支持非洲矿业价值链升级、发展制造业以及推动经济特区、示范园区和自贸区建设;在能源合作方面,中方鼓励包括太阳能、风能、绿氢、水力发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共同建立相关政策框架,确保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可持续性;在贸易方面,中方将加强与非洲国家在海关和交易平台等方面的对接和培训,进一步扩大非洲国家商品和服务出口的优势。《北京宣言》鼓励双方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提高中非金融市场联通水平,拓展双边本币结算,创建非洲评级机构并建立新的评估体系,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融资便利性,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重申非洲国家债务处理行动的重要性。《北京行动计划》中对开展融资合作的方向进行了细化,在《达喀尔行动计划》的优惠性质贷款外增加了其他类型贷款、股权投资、贸易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以及对金融支持民生项目和中小企业建设的愿景。

习近平主席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提到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涵盖了从文明互鉴到安全共筑的十大合作领域。这些合作领域在《北京宣言》中也得到体现。一方面,中国将继续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支持非洲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互联互通网络;同时扩大农业投资,深化技术合作,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中非双方的产业合作形式在《北京宣言》中得到了更为细致的指导。中非将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中方鼓励出海企业本土化,扩大劳动力雇佣,支持非洲生产与加工本地化。这不仅有助于促进非洲的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帮助非洲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链的升级,从而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由来已久。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非洲52个国家和非洲联盟已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非洲的资源型国家往往由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或公共财政管理系统薄弱等原因较多依赖外资,缺乏自主经济结构转型的能力,难以融入关键矿产和可再生能源的全球供应链。习近平主席2023年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发起“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提出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等加强中非合作新措施。随着中非合作不断深化,“非洲制造”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非合作的另一大重点,《北京宣言》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重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转型的需求,落实其气候融资承诺。同时中方将进一步支持非洲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和绿色产业建设。《北京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双方将在清洁能源、生态保护、荒漠化治理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并积极推动推动绿色发展伙伴行动。中国将在非洲实施一系列清洁能源项目,提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中非双方还将在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通过这些合作,非洲有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进而实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仍然有很大潜力。例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非洲拥有世界上60%的最佳太阳能资源,但太阳能装机量仅占全球的1%;2026年至2030年,非洲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约1550亿美元,私人投资占比超过一半,来自多边气候基金的赠款和优惠贷款占比将达18%(图1)。多边基金通过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赠款、优惠贷款,有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可融资性,通过混合融资的方式撬动更多私人投资。


图1 非洲能源领域投资需求

数据来源: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中非在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方面硕果累累。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非共同发布《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与15个非洲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非洲光带”项目,援助非洲相关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企业不断创新海外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参与方式,从设备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商慢慢转变为参与直接投资,并积极与多边银行和国际伙伴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优势互补,提高项目的可融资性。例如,埃及在建的风电和光伏项目中,中国企业如中国电建、远景能源、金凤科技、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等作为设备供应商或EPC承包商,欧洲、日本、中东的企业作为股权投资方和贷款方,联合EBRD等多边银行共同为项目提供融资(表1)。又如,埃及本班光伏产业园项目中,浙江正泰新能源不仅是项目的EPC承包商,而且与沙特阿拉伯国际水能及电力公司(ACWA Power)、埃及光伏组件制造商Tawakol Electric共同作为该项目的股权投资方。其中,浙江正泰占股25%,投资金额1390万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EBRD)为该项目提供平行贷款1.4 亿美元。


表 1 :中国企业参与EPC和设备供应的埃及在建可再生能源项目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中非能源转型合作呈现能源与资源矿产类,交通和工业气体等领域的联动发展趋势。例如,近年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简称“绿氢”)已经成为非洲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绿氢在交通、化工业、生活用能等领域可替代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目前非洲至少有12个国家正在开展氢能项目建设,19个国家针对氢能产业制定了专门的监管框架或国家战略,尤其是埃及、摩洛哥、纳米比亚等国氢能产业发展迅速。绿氢项目复杂度高,集合了可再生能源、电网、基础设施投资和氢氨生产设施投资,对参与企业的融资能力和项目综合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企业通过在当地可再生能源领域多年积累的市场参与度、美誉度、基础设施开发能力和关键技术优势,已积极参与到非洲的绿氢产业中。通过深化中非应对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作,中国等合作伙伴可以推动公正、公平、可负担的能源转型,实现全球共同的气候目标,携手推进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进程。


(四)文化与教育合作:社会、民生与文化交流

在社会人文领域,《北京宣言》进一步强调了中非在教、科、文、卫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支持非洲实现教育现代化。并通过 “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以及各类合作中心,帮助非洲培养各类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行动计划》对中非双方在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领域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汇总,并对未来合作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展望与规划。尤其强调了确保女性在各行业和供应链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承认女性所作贡献,提升女性发言权。

在宣言的基础上,双方将继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文明互鉴。这不仅包括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合作,还包括新闻媒体的合作与互动。通过这些交流,中非双方将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巩固民间友谊。


三、重大意义:中非合作的长远发展与全球影响

与2021年发布的《达喀尔宣言》相比,2024年的《北京宣言》不仅延续了《达喀尔宣言》的主旨,更体现了中非关系和各项合作中的几项重要变化:

关系定位升级:在《北京宣言》中,中非关系被提升为“全天候命运共同体”,更加强调了双方在全球事务中的紧密合作与协调。这与《达喀尔宣言》相比,更明确了中非合作从区域性伙伴关系向全球性战略合作的转变,《北京行动计划》也对中非双方在政治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指导。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中非携手推动全球安全、发展和治理的目标,正是这一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

经济合作领域拓展:与《达喀尔宣言》相比,《北京宣言》扩展了双方在经济合作领域的科技与创新维度。在《北京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中,支持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仍是中非合作的重点,同时特别突出了关键矿产供应链、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合作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并将新质生产力建设融入中非合作中,反映出中国对非洲可持续发展和工业化的长期支持

应对全球挑战:相比《达喀尔宣言》,《北京宣言》更加强调了中国与非洲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协同作战。双方共同强调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双方一致认为,中非需密切合作,在全球治理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全球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国际利益。双方也共同呼吁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一变化反映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共同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愿景。


四、结语

总体来看,《北京宣言》和配套的《北京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的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双方将在和平安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等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非合作不仅将造福两地人民,也将对全球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与非洲能源转型政策”系列报告:

中国与非洲能源转型政策报告系列(二):津巴布韦、埃及-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cufe.edu.cn)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 (2024). 《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906/c64387-40314378.html

[2]外交部. (2024).《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 https://www.fmprc.gov.cn/zyxw/202409/t20240905_11485697.shtml

[3]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23). ADF Climate Action Window. https://www.afdb.org/en/topics-and-sectors/initiatives-and-partnerships/adf-climate-action-window

[4]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24. African Economic Outlook. https://www.afdb.org/en/knowledge/publications/african-economic-outlook

[5]IEA. (2023). 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86ede39e-4436-42d7-ba2a-edf61467e070/WorldEnergyOutlook2023.pdf

[6]IEA. (2023). Financing Clean Energy in Africa.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f76594a5-8a9f-4820-ba3e-2908e03b02a9/FinancingCleanEnergyinAfrica.pdf

作者:

刘炳材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陈 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周正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