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探讨金融机构在推动净零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困境,从政策不一致、信息披露标准差异、资金供需不平衡以及社会和声誉风险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金融机构不仅面临自身减排的压力,还需通过调整资本流向支持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尽管有国际政策和行业标准的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挑战的根源,并探索在全球气候目标框架下的金融支持转型路径。
一、背景
全球气候危机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角色正经历深刻转变。不同于以往专注于减少自身运营中的碳排放,如今的净零转型要求金融机构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承担更大的责任——不仅仅是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更要通过调整资金流向,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的低碳转型。这一转型过程意味着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将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深度结合,并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推进高排放行业的有序脱碳并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指出,金融机构要实现2050年前的净零排放承诺,关键在于通过其贷款和投资组合的深度脱碳,推动企业和行业的转型。这一转型对金融机构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涵盖资本配置、风险管理、政策合规以及客户参与等多个方面。金融机构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碳中和,还必须利用其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帮助客户企业加速低碳化进程。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也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应对气候政策带来的转型风险、监管压力以及声誉风险。随着各国加紧出台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高排放行业的运营风险也日益加剧。为此,金融机构需要对其高排放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并调整投融资策略,优先支持那些积极进行低碳转型的企业。
然而,尽管净零转型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同,金融机构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重重困境。政策的复杂性、信息披露的不一致性、资金供需的错配,以及碳市场的碎片化,均成为金融机构落实净零承诺的障碍。在全球金融体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跨境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因此,净零转型不单对技术与资金分配提出了要求,更是涉及金融机构战略、管理、业务流程以及人才配置的一项系统性变革。
二、支持金融机构净零转型的条件
推动金融机构实现净零转型的条件涉及多个方面,涵盖国际政策框架、行业倡议与标准、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的逐步完善。这些因素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使其在调整业务战略和投资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尽管这些推动力为金融机构实现净零目标提供了初步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挑战。
(一)国际政策框架
《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行动确立了总体目标,各国通过不同的政策和立法机制加以实施。区域性政策,如《欧洲绿色协议》,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推动净零转型的政策指引。这些政策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行动框架,也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然而,各国在政策实施细节上的显著差异,给金融机构制定统一的全球战略带来了挑战。
(二)行业倡议与标准
行业倡议如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GFANZ)和科学基础减排目标倡议(SBTi)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帮助其将净零目标融入核心业务战略。这些倡议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调整资本配置支持低碳经济转型。此外,国际可持续标准委员会(ISSB)则正在推动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旨在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一致的ESG信息披露框架,以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
(三)投融资指引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近年来不断推出具体的投融资指引,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绿色和低碳项目。例如,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净零融资与投资原则》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银行业净零转型指南,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明确框架。这些指引不仅能够为金融机构投资绿色项目提供参考标准,还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通过制定更加清晰的投资策略,金融机构得以有效支持脱碳技术、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高排放资产的有序退出。
(四)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进展
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CFD)和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等框架正在推动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全球范围内,许多金融机构在TCFD的推动下开始披露其投资组合的碳足迹和气候风险。这一发展增强了市场透明度,并推动金融机构将气候目标纳入其财务决策中。然而,由于全球不同市场对这些标准的采纳程度不一,披露的质量和一致性仍存在问题,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
三、净零困局:金融机构转型中的多重挑战
(一) 政策与监管困局
1. 全球与地方政策的不协调
尽管国际协定如《巴黎协定》为全球净零目标设定了共同框架,但各国在具体的气候政策和转型措施上存在显著差异。欧盟、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分别制定了各自的碳定价、碳税和高排放行业退出策略,这些政策的不一致使跨国金融机构难以制定统一的净零战略。比如,欧盟拥有成熟的碳交易体系和明确的高排放行业退出政策,而美国的碳定价政策主要限于个别州和地区,联邦层面缺乏统一的碳税或全国碳定价机制。中国则处于全国碳市场的初步阶段,逐步扩大覆盖行业,但尚未引入碳税,且其高排放行业的退出策略仍相对谨慎。这种政策的不一致性增加了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合规成本,并使跨境投资决策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不得不适应不同的监管环境,调整其策略,从而难以建立统一的执行框架。
2.宏观与微观监管的不平衡
金融机构面临来自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不同监管压力。宏观审慎监管侧重于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微观层面的监管则聚焦于具体企业的减排和转型计划。然而,这种监管的不平衡增加了金融机构在合规过程中的复杂性。金融机构不仅需要管理整体金融系统的风险,还需应对来自个别市场和行业的特殊要求。这加大了金融机构在推进净零战略时的运营压力,并使其在不同层级的监管下无法形成统一的减排和转型计划。
(二)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困局
1.信息披露标准的多样性
全球金融机构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受到不同国家和区域标准的影响。虽然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已为全球提供了较为标准化的框架,且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已发布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但各国对这些标准的实施程度差异显著。例如,欧洲金融市场在信息披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采用TCFD标准的程度较高,并引入了强制性的可持续金融披露要求,而新兴市场在采纳这些标准时进展较慢。这导致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面临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加了合规成本,并对其透明度和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构成了挑战。
2. 数据质量与可得性问题
在净零转型中,金融机构依赖大量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来评估其投资组合的碳足迹和气候风险。然而,市场上许多碳排放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新兴市场,数据常常缺乏透明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进行有效的气候风险评估,进而影响其对项目和企业转型路径的判断。缺乏高质量数据还可能削弱金融机构碳排放报告的可靠性,增加其在国际市场上合规和透明度要求方面的挑战。
(三)市场与资金困局
1. 高排放资产退出的挑战
许多金融机构在其投资组合中仍持有大量高排放资产,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行业的股票或债券。尽管有净零目标的约束,迅速退出这些高排放资产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财务表现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在这些资产仍具有短期收益的情况下。因此,高排放资产退出的速度和方式成为金融机构在净零转型中的一大困境。
2. 绿色投资与高收益的矛盾
金融机构在推动绿色投资时,往往面临收益与风险的平衡问题。虽然绿色项目具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但短期内的回报率可能较低,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中,绿色投资项目的成熟度较低,风险较高。这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在选择投资方向时,面临在推动净零目标与保持盈利之间的矛盾。
3.资金供需失衡
尽管全球对绿色投资的需求巨大,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但资金供应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混合融资模式和优惠贷款的普及度不足,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充分利用私人资本来推动绿色项目的融资。此外,高融资成本和市场接受度低也限制了资金流入绿色项目的速度,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的失衡问题。
(四)社会与声誉困局
1. 转型中的社会影响
金融机构在支持高排放行业向低碳转型时,可能会面临社会压力,并存在一定的运营和声誉风险。例如,支持煤炭行业的有序退出可能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失业,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这些社会问题不一定会直接引发金融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金融机构的运营带来不确定性,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导致项目延误或增加运营成本。此外,如果未能妥善应对这些社会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可能演变为诉讼或其他形式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在推动转型金融时,应重视社会公正问题,以尽量减少可能引发的社会和金融风险。
2.投资者和公众的审视
随着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提高,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正在受到更多审视。如果金融机构未能及时调整其投资组合以支持净零转型目标,可能面临声誉风险。虽然声誉风险未必直接导致财务损失或诉讼风险,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如果公众信任受损,可能间接影响机构的市场表现,并在特定情境下增加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因此,金融机构不仅需要设定清晰的净零目标,还应通过透明的进展披露,减少潜在的声誉和诉讼风险,以应对来自投资者和公众的审视。
四、建议与展望
金融机构在净零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复杂且多层次,涵盖政策协调、信息披露、资金流动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从系统性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并采取持续性改进措施,推动全球金融机构的转型。以下是一些针对这些挑战的具体建议与展望:
(一)加强国际政策协调与监管一致性
各国应进一步推动国际政策协调,特别是在气候相关政策和监管领域,减少全球与地方政策不一致带来的困扰。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统一的监管框架,例如在碳定价、碳税以及高排放行业的退出方面,帮助跨国金融机构降低合规成本,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高效的运营。此外,监管机构应进一步协调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监管,确保系统性风险管理和企业减排计划之间的平衡,使金融机构在推进净零转型的过程中不会陷入双重标准的困境。
(二) 提升信息披露标准的全球统一性
为解决信息披露标准多样性的问题,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如ISSB和TCFD应继续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标准,并鼓励各国加快实施进度。通过统一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标准,金融机构可以降低在不同市场中的合规成本,提升信息透明度和一致性。此外,政策制定者应提供更多支持,帮助金融机构获取高质量的碳排放数据,并推动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以便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评估其投资组合的碳足迹和气候风险,从而更好地支持其净零转型决策。
(三)促进绿色金融的创新与资本流动
金融机构应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绿色债券等),吸引更多资本流向低碳项目,解决绿色投资与短期收益之间的矛盾。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应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激励和财政支持,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通过混合融资模式降低绿色项目的投资风险,吸引更多私人资本进入。此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市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和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接受度,助力解决资金供需失衡问题,推动全球绿色资本的持续扩展。
(四)关注社会公正与声誉风险管理
在推动净零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社会公正问题,特别是在高排放行业的有序退出过程中,减少对从业人员和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再培训计划、就业支持项目等措施,帮助工人顺利过渡至低碳行业,降低社会不平等的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应通过透明的沟通和定期的报告,向投资者和公众展示其净零目标的进展。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声誉风险,还能增强公众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
金融机构在净零转型中的挑战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也为未来政策和市场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这些挑战凸显了金融机构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时亟需更有效的政策支持、标准统一和外部协作。通过积极应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运营稳健性,还能够为全球净零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的发展路径应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需求与瓶颈,将其作为政策制定与市场引导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Calice, P., & Demekas, D. G. (2024). Just Transition: Issues for Central Banks and Financial Regulator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https://doi.org/10.1596/1813-9450-10685
2.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 (GFANZ). (2023). GFANZ 2023 Progress Report. Retrieved from https://assets.bbhub.io/company/sites/63/2023/11/GFANZ-2023-Progress-Report.pdf
3.McDaniels, J., & Gibbs, S. (2023). The Role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the Net Zero Transition: Assessing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Supervision and Market Frameworks.
4.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3). 2023 Status Report.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 (UNEP FI). (2021). Decarbonisation and Disruption: Understanding the Financial Risks of a Disorderly Transition Using Climate Scenarios.
作者:
阿依达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研究指导:
石 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与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