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Hong Kong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及补充指导(Supplemental Guidance),旨在为业界开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活动时提供依据,并促进绿色资金融通。本文对该分类目录进行解读与分析,介绍该分类目录的主要内容与应用法则,并对未来香港分类目录的工作进行总结展望。
一、背景介绍
2024年5月3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简称香港金管局)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Hong Kong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及补充指导(Supplemental Guidance),旨在为香港业界开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活动时提供基础以促进绿色资金融通。该分类目录已于2023年5月发布初版框架向业界咨询意见。相关业界人士表示该绿色分类目录可以为绿色产品提供更为明确的定义,并且进一步减少“洗绿”风险。
香港金管局表示,该分类目录与中欧在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IPSF)发布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ommon Ground Taxonomy,以下简称CGT)、内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与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接轨,同时充分结合了香港本地经济发展情况。香港金管局鼓励业界以香港分类目录为基础,在产品标签、开发和披露等不同层面,重新审视项目及资产的绿色程度,从而有效配对跨地域绿色投融资需求,并希望在未来将分类目录融合进银行监管政策,不断扩大涵盖的行业和活动,进一步界定转型活动,为香港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做出贡献[1]。
二、主要内容和应用
《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是帮助相关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有效工具,在参照全球主流分类目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应香港本土化发展的调整,该目录已为发电、交通运输、建筑、污水与废物处理四个行业提供指引,并通过分类电子表格和“活动卡”等特色管理工具为绿色转型提供具体操作指导。
(一)核心原则
《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的核心原则包括:(1)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2)“洗绿”证据(3)与其他分类法的互操作性(4)基于科学的标准和阈值(5)不造成重大伤害(Do No Significant Harm, DNSH)和最低社会保障(Minimum Social Safeguards, MSS)基础,旨在为香港的绿色金融活动提供科学、可信的操作性指导[2]。
(二)分类标准本土化调整
香港金管局参照全球主流绿色分类目录,采纳相关绿色指标和技术标准,同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征,对“绿色”进行界定。例如,对于太阳能发电项目,该分类目录采纳了CGT中有关光电转化效率的条件;对于建筑项目,则根据本地情况,加入了以“绿建环评”(BEAM Plus)等在相关广泛应用的行业标准[3]。
该分类目录一方面旨在实现与其他参考分类标准的互操作性,另一方面则进行了具体的本地化调整。调整方案如图1所示,展示了香港可持续分类目录制定过程中参考的分类目录是否被采纳/调整以及如何被采纳/调整的情况,其中绿色代表在相应的部门与其他分类法目标一致,黄色代表进行了适度的调整,灰色则代表在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中尚未制定相应标准或与未与其他分类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该分类目录与当前中欧已发布的主流目录的适应度较高,与ASEAN Taxonomy和Climate Bonds Taxonomy的适应度存在一定不足。
图1. 分类目录兼容情况 (Taxonomy compatibility table)
(三)应用工具
在实操层面,《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通过引入分类电子表格(Taxonomy spreadsheet)和“活动卡”(Activity cards)这两项工具,为如何通过分类目录筛选适用主体、明确使用情景提供了有效支持,并在补充指南中通过详细阐述了各类主体使用分类目录的流程,为分类目录的使用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
1.分类电子表格(Taxonomy spreadsheet)
图2显示了《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提供的分类表格,该表格提供了每个部门中已纳入的所有活动的概述,包括活动描述和关键指标。根据每项活动的实质性贡献标准,可以判定该活动的绿色属性,通过点击相应“活动卡”的链接可以获得该标准更多的参考信息。
该表格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分类活动和映射(Taxonomy activities and mapping),列出了每个活动的香港标准行业分类(Hong Kong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HSIC)代码映射,包括活动名称和描述;第二层为关键指标(Key Metrics),列出了采用特定分类法的关键指标;第三层为实质性贡献标准(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criteria)。为了方便审查,还引用了“活动卡”,为原型活动技术筛选标准提供更多细节。
图2. 分类电子表格示例 (Prototype spreadsheet example)
2.“活动卡”(Activity cards)
《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涵盖了发电、交通运输、建筑、污水与废物处理四个行业下的十二项具体经济活动。为了便于对分类目录进行管理和定期更新,《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采用“活动卡”的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描述与划分。
如图3所示,“活动卡”包含了对绿色产业活动的描述,活动运营的范围,和其他分类目录的对应联系,应用的场景和标准。
图3. “活动卡”部分与描述(发电)( Activity card parts and descriptio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在发电行业,香港近年来持续推动发电燃料结构调整,鼓励天然气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发电。2022年,香港的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港总量63%[4]。
为实现“净零发电(net-zero electricity)”,香港承诺到2035年,将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燃料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7.5%至10%,随后提高到15%,并试点利用新能源,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因此,在该分类目录中,针对能源行业的标准是为某些技术、资产和投资提供明确的指导,这些技术、资产和投资将为香港脱碳目标的背景下减缓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该标准在未来可能扩大到包括更多技术(例如海洋潮汐、地热、水力发电和生物能源),考虑它们是否能够满足总体排放强度阈值,以及这些能源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其他关键因素。
在交通运输行业,涵盖了陆地运输(包括铁路)和水运。在陆地运输方面,香港为充分利用有限道路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坚持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同时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和私人出行服务。在水运方面,香港作为亚洲主要港口,拥有促进运输业务和基础设施融资的独特机会,也在积极增加液化天然气船舶使用量。因此,在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中,与其他国际分类法一样,运输工具在给定年份相应的排放强度下运行,排放强度将不断动态调整。
在建筑行业,香港持续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物能源效率和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来减少建筑物的整体用电量。该分类目录可进一步帮助建筑开发商、业主、运营商和投资者确定建筑物是否可以被视为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在供水与废物处理行业,香港超过94%的人口依赖公共污水收集系统服务,同时高密度的人口也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在分类法的指导下,将从污水、废物的收集、隔离、处理等各个环节出发,提供管理标准,尽量减少对于食物供应链、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四)应用步骤
香港金管局进一步发布了《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补充指南》,帮助使用者进一步了解分类法的适用性。分类目录围绕经济活动的评估展开,评估实体、资产或项目(或它们的一些组成部分)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具体评估将通过如图4所示的四个步骤实现。
图4. 采纳香港分类目录的基本步骤 (Basic steps of adopting Hong Kong Taxonomy)
步骤一,将实体、资产或项目按活动水平进行细分,例如按照分类系统中提供的行业代码(HSIC/ISIC)进行细分。然后可以将资本支出(CapEx)和营运费用(OpEx)或收入/营业额标记到每个确定的活动中。
步骤二,检查覆盖范围,通过将细分中列出的活动与相关活动卡中提供的活动描述进行比较,以验证它们是否在分类系统中得到覆盖。
步骤三,根据技术筛选标准评估资格,通过收集和处理包括细分数据在内的信息,以此确定的活动是否符合技术筛选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第三方提供的数据和内部研究成果支持评估。
步骤四,如果某项活动符合分类系统的标准,与该活动实施相关的支出(CapEx或OpEx)或收入/营业额可以被视为“绿色”。符合条件的支出可以成为潜在绿色金融工具(例如绿色债券或贷款)使用资金的基础。如果公司的所有活动都符合分类系统的筛选标准,那么整个公司可能被视为绿色。然而,如果公司的活动只有部分符合标准,那么根据相关规则和框架,只有公司活动中相关的支出、营业额或收入才能被视为符合绿色资格。至此,评估得以完成。
三、总结展望
(一)未来工作
香港金管局表示,在未来的实际运用中,将会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持续完善更新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5][6]。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扩大香港分类目录所涵盖的绿色行业和经济活动。例如参照CGT中其他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发电)、与氢能产业相关的活动(如制造及储存)、绿色屋宇设备工程(如绿色照明的安装)等;
二是纳入转型活动。香港虽然以金融业为主,并不存在太多重工业转型活动,但目前全球能源的消耗主要来自亚洲,区域内转型融资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香港金管局也表示,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投身于亚洲地区转型的工作,鼓励区域内需要转型的行业利用香港的融资平台逐步减碳,并逐步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的资助范围扩大至转型债券和贷款。
(二)展望
总体而言,《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与CGT、内地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及欧盟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所涵盖的行业相对应。在相同的标准下,这使香港能够在可持续金融发展上尽量与大陆保持同步,同时接轨国际标准。然而,尽管存在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香港分类目录所涵盖的绿色行业和经济活动,提升金融业抵御气候风险的能力和竞争优势,香港仍需与区域内各行业主体携手合作。背靠依托大陆,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内地的资本市场和产业资源,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产业的监管框架,确保金融机构在可持续金融业务遵循国际最佳实践和标准。香港金管局也应通过定期评估更新、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监管指导及增加研究创新投入等措施改进并扩展分类目录,以在绿色金融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为香港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脚注
[1] 香港金融管理局.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4/05/20240503-3/
[2]Hong Kong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https://www.hkma.gov.hk/media/gb_chi/doc/key-information/guidelines-and-circular/2024/20240503c1.pdf
[3] 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巩固绿色金融生态系统.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insight/2024/05/20240503/
[4]https://cnsd.gov.hk/en/climate-ready/ghg-emissions-and-trends/
[5]香港金融管理局. 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4/05/20240503-3/
[6]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insight/2024/05/20240503/
作者:
敖漪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赵鑫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