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探索非洲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针对两个典型国家——津巴布韦和埃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撰写了“中国与非洲能源转型政策”系列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基于半结构访谈、焦点小组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关键矿产和绿氢/绿氨领域与可再生能源项目联动,进行组合投融资的可行性。
本文系该系列报告中的第一篇《促进非洲矿产-能源联动发展:从概念到实践》的缩简版本。我们旨在建立一个矿业-能源产业联动发展的分析框架(Mineral-Energy Nexus for Development,简称MEND),并基于此探讨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这样资源 丰富但电力紧缺的最不发达国家,如何同时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并促进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随着电气化和清洁能源转型的加速,全球对关键矿产和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中国在关键矿产材料和新能源产品供应链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以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在2023年首次突破万亿元[1]。中国同时拥有68%的镍、40%的铜、59%的锂,以及73%的钴等关键矿产的精炼产能[2],这无疑引发了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担忧。2022年8月,拜登政府签署《通胀削减法案》,为本土电动车产业提供补贴、强调对产业供应链的追溯,旨在减少来自“受关注的外国实体”产品的依赖。2023年11月,欧盟委员会与欧洲议会就《关键原材料法案》达成协议,旨在加强欧洲的关键原材料领域供应安全,提高新能源产品自主生产的工业能力。随着“去风险”策略的实施,各国将持续加大对矿产资源丰富国家的投资力度以降低对单一第三方国家的依赖。
然而在供应链中下游主导地位的竞争中,来自全球南方的投资接受国的需求却往往被忽视,使处于发展中的资源型国家面临着再次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非洲的资源型国家,往往由于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或公共财政管理系统薄弱等原因缺乏摆脱对外依赖和自主经济结构转型的能力,从根本上阻碍了其实现融入关键矿产的全球供应链的愿景。考虑到因矿产矿业投资而大量涌入的外国资本对资源型国家发展轨迹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两个关键问题对资源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尤为重要:(1)如何将关键矿业的投资和收益转化为推动资源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引擎?(2)如何确保关键矿业的投资为周边社区提供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重新思考如何对矿产行业收益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带动资源型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提高矿区附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实现资源国家全面的经济结构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二、矿业-能源联动发展(MEND)框架运行机制
由于矿业行业的采掘、加工是高耗能产业,而电力基础设施不足和电力供应短缺是欠发达资源型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公共治理挑战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关键矿业开发中尽量使用绿色能源也正在逐渐成为主要投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报告旨在构建一种能将资源型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社区清洁能源可及这两种发展诉求同时纳入的分析框架,即“矿业-能源产业联动发展”框架(Mineral-Energy Nexus for Development,简称MEND)。在矿业企业解决能源问题的同时,通过受援国和投资国双方的公共、私营和民间组织,以及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共同参与的复杂互动关系网,探索多方合作型发展治理体系的可行性(见图1)。
图1. 矿业-能源联动发展框架:发展效益与合作伙伴网络
来源:作者自制
针对特定国家,MEND的衡量方法基于四个潜在的发展效益指标:(1) 强化当地电力基础设施。为确保矿业项目有完备的电力供应,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挑战,矿业投资者通常会自行建设输电线路,变电站,以及独立的自备发电系统。其中某些基础设施的所有权通常会在某个阶段以一定条件转让给当地电力公司,并因此提升受援国的电力供应系统。(2) 帮助气候减缓和提升绿色能源比例。得益于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和灵活适用的特性,当企业选择用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时,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声誉、获得ESG投资回报,还有助于受援国实现其国家气候目标和国际减排承诺。(3) 提高地方电气化水平。在满足一定前提条件下,矿业投资者可为当地社区民众提供电力接入,减少当地能源贫困。(4) 为矿电部门的治理改革提供可再分配的收入。从长远来看,矿业部门征收的税收和特许权使用费可以进一步再分配到电力系统用于升级国家电力治理。在矿业和电力系统之间建立完善的资金循环需要完善的制度框架,必须由受援国政府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制定。
MEND框架中,各类发展收益能够实现依赖以矿业投资者为中心而建立的合作关系网。这个复杂的关系网络能够顺利运行,则矿业项目既能获得所需的能源,也能直接或间接帮助资源型国家在社区和国家两个层面实现发展效益。框架中的发展收益能够实现的基础是矿产项目能够产生稳定的收益。因此矿业投资者在寻求电力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包括完工或运营风险、市场或商业风险、政治或监管风险、社区风险和组织或管理风险等在内的不确定因素。矿业项目具体的电力解决方案一般基于对管理这些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考量,通常介于从完全并网到完全自备这个连续统之间的各类具体安排。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可再生能源技术能够让投资方选择并网与自备系统相结合的混合供电方案。光伏发电的另一个优点是投资方几乎可以在项目开发和运营的任何阶段考虑增加光伏发电系统。但缺点是作为间歇性电源,光伏发电不能完全提供采矿和加工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负荷。一般来说,最终的电力解决方案通常基于几个考虑因素,包括初始成本、电价或运营成本、电力供应的可靠和稳定性、对监管风险的抗性(韧性),以及额外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见图 2)。然而,金融机构对于如何支持这类创新型电力解决方案的态度和方式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评估。由于MEND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嵌入电力解决方案,这与以资源国提供主权担保为核心抗风险工具的传统融资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金融机构需要思考如何对矿企和发电商之间的“共生关系”创建新的风险评估体系。
图2. MEND框架中四类发展收益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作者自制
三、从理论框架到案例分析
津巴布韦拥有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也是新兴的锂资源大国。预计2025年津巴布韦锂资源供给将达到11.3万吨LCE,约占全球总供给的8.3%。然而,其电力供应和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也较为典型。尽管津巴布韦政府和矿产部门意识到了提高本国关键矿产产业的加工能力和附加值迫在眉睫,但是短期内政府难以自主开发新的发电项目以解决电力短缺的问题。津巴布韦的困境为应用MEND分析框架提供了很好的适用场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有限,在津巴布韦投资矿业开采项目的投资者必须自行解决电力供应问题。我们将以中资企业投资的Z1锂矿项目作为案例,着重分析各类供电方式的选择和所能实现的发展收益。
通常情况下,除了并网的初期建设成本外,电网供电方案的电费通常较低。如果能以合理的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挑战”,电网供电依然是企业的首选。由于Z1项目距离社区变电站仅30公里,因此并网是解决其电力供应的首选方案。并网供电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Z1项目当前约10-20兆瓦的电力需求。然而,由于津巴布韦存在经常性断电和限电,极大影响到Z1项目的采选矿和经营活动。考虑到津巴布韦仅有的一座卡里巴(Kariba)水电站在旱季的电力输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Z1项目的管理层通过与当地一家新成立的电力服务商E1签订了套嵌式购电协议以规避风险。根据协议,E1将与津巴布韦电力局(ZESA)协商为Z1项目的电力供应争取更优先的供电保障。在这种套嵌式安排下,E1负责从邻国或国内发电厂采购电力,并通过ZESA定向供应给包括Z1在内的主要用电单位,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嵌套式”(Sleeved)购电安排(见图3),即E1作为中间承购方,为包括Z1项目在内的企业提供定向和稳定的电力供应安排[3]。
图3. 嵌套式购电安排
来源:作者自制
在气候减缓方面,光伏发电作为电网供电的补充选项也在Z1积极评估的范围内。首先,Z1项目运营的电力需求很可能会增加到30兆瓦,而项目每年的用电支出可能将飙升至2000万美元以上。如果Z1项目在电力需求增加的过程中考虑采取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充电力供应,采用并网+自备电站模式进行运营,预计每年可节省高达800万美元的电费支出。同时,目前Z1项目实行的嵌套式购电协议安排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津巴布韦国家电力公司可能会将此类协议视为对其垄断地位的挑战而出面干预。E1公司是否有能力以低成本保证长期稳定的电力供应仍未可知。建设光伏电站还能够使Z1项目满足自身和潜在融资方的ESG要求,提升母公司的企业声誉,有利于母公司未来开展其他跨国业务。然而,鉴于目前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的安排已为Z1项目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Z1何时以及如何启动备用光伏系统的建设目前尚未确定。另一方面,关于增设独立电厂的具体规划最终仍取决于Z1项目的财务业绩以及其母公司对津巴布韦矿业投资的长期布局。此外,锂矿价格的长期走势尚不明朗,也会影响企业采用光伏发电的决心(见图4)。
图4. 嵌套式长期购电协议及光伏电站供电的决定因素
来源:作者自制
在当地电气化进程及其他有关社区发展效益的方面,Z1项目目前采取的供电方式并未给当地社区带来电气化改造的机会。但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需求,项目成立了ESG部门并在开展与当地社区有效交流和社区发展规划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周边社区普遍认为Z1项目带来了教育、就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改善。问卷调研显示超过60%的社区居民对项目和中国投资者持有良好态度。然而,未来的挑战仍不容忽视。当地社区对于项目的投资表现出高度的接受和期望,长远来看,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失望情绪的产生。同时,大型矿业投资将不可避免的逐步改变当地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结构,从典型的乡村社会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导向的社区。随着Z1项目的当地员工与当地社区居民逐渐融合,地区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收入不平等,并导致社区风险进一步复杂化。考虑到Z1项目的中方管理层难以单独解决这些衍生问题,尤其涉及到社区失业、不平等和贫困等社会性问题,我们建议项目管理层尽早寻求各相关主体的支持,比如寻求双边或多边发展机构的技术支持,探索多方共同协作路径,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
对于资源型国家,矿业是重要的“反周期”产业,在公共投资枯竭的情况下能为国家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赶超带来战略机遇。而电力供应往往是欠发达的资源型国家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最大屏障。由于关键矿业的投资也是我国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中非常重要的行业,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矿电联动投融资方案,既解决关键矿业投资的用电问题,又同时借此提升周边社区供电和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这是矿企,电企和金融机构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一)金融支持创新电力解决方案
大多数矿业投资的自备电力系统由企业自行融资或寻求国际资金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新十年的发展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强调通过“小而美”项目为改善当地民生、推动绿色发展方面起到促进作用。矿电结合作为“资源+基础设施”的小型项目组合不仅能够促进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能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和监管机构需要快速适应企业在海外项目的创新商业模式,为此类组合型项目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二)为气候解决方案提供多元化资金渠道
矿业投资企业对光伏发电作为补充电力来源抱以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是较长的回报周期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和商业风险。因此在MEND分析框架中,确认各方的风险分担机制将成为企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传统的融资渠道外,企业还可以探索其他融资模式。比如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双边或多边基金,例如中国专门用于支持全球南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基金[4]。另一方面还可以核算光伏发电的减排量,参与全球碳市场交易。
(三)公共和私人资本结合促进社区通电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发布了多项指导方针,鼓励更多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海外投资。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CCCMC)也发布了《中国对外矿业投资行业社会责任指引》和《中国负责任矿产供应链尽责管理指南》等指导性文件,鼓励中国的矿业投资者在履行负责任投资。MEND分析框架提供了矿电联动方面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发展方向,强调政府、民间组织、研究机构等多方参与合作才能实现框架中的可持续发展效益。由于投资企业能力有限,且考虑到关键矿业资源的战略意义,政府还应考虑利用双边援助等公共资金配合海外直接投资,以组合拳的形式支持矿电联动项目落地,确保同时实现我方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国的发展效益,这样才能最终破除资源型发展中国家的百年“资源诅咒”。
查看完整报告请点击: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4/8633.htm
脚注
[1] https://www.gov.cn/lianbo/fabu/202401/content_6925700.htm
[2] https://www.brookings.edu/wp-content/uploads/2022/08/LTRC_ChinaSupplyChain.pdf
[3] 在嵌套式购电协议中,中介公用事业公司代表买方处理与发电厂之间的资金和能源转移。中介公司直接从发电厂获取能源,并在发电厂取电点将能源 ”套 “给买方,买方收取一定费用
[4] 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于2015年设立,中央财政拨款200亿元人民币。旨在推动气候治理南南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其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作者:
周正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沈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