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首席观点 | 刘锋:新型生产关系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

发布时间:2024-04-15作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杂志,作者刘锋 聂炜欣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标志着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更意味着中国经济必须要有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来适应这一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什么样的新质生产关系才是新质生产力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需要什么样的机制和制度创新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面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新质生产力是对要素资源的提升和优化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它不应是传统生产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人力、资本、物资、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的深层次提升和优化。这一概念深刻体现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生产力质的飞跃和结构的升级。

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转变为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高素质劳动力。这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和培训,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时,劳动资料也经历了从传统工具到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融合应用,孕育出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以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不断优化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新质生产力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支撑。

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经济体,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数字经济、5G通信、高速铁路等领域的发展,展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然而,尽管中国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要素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具体而言,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庞大,但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上,仍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资本市场虽然活跃,但对于创新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需加强,以促进资本更加高效地流向创新领域。在物资资源的利用上,仍需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技术创新方面,虽然中国在前沿领域取得了突破,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上,还需持续发力,以减少对外依赖,确保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其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才能有效补齐这些短板,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新型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而形成的。其内涵和特征主要体现在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三个方面,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新型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化是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力要素的定价和配置问题,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化意味着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能够在市场中自由流动和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这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和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市场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和透明,防止市场失灵和垄断行为的发生。

法治化是新质生产关系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它确保了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各类权利不受侵犯。法治化环境下,司法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是维护市场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石。法治化还包括确保所有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市场,以及公平享受和获取公共资源、信息和服务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化体现了新型生产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发展趋势,它要求生产关系能够适应国际规则体系,促进要素资源的国际化流动。国际化意味着生产关系需要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相接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国家和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通过国际竞争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型生产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共同构成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基本框架,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其背后离不开新型生产关系的支撑与完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代表着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以及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这种生产力的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它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以确保生产力的潜力能够得到充分释放。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生产关系往往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如固定的劳动分工、集中的生产模式和层级式的管理结构,可能无法有效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快速迭代和灵活运作,甚至可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时,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共享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数字经济的发展则要求数据产权、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与时俱进。这些新的生产关系不仅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适宜的社会环境,也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这首先涉及法治保障体系的强化。一个稳定和公正的法治环境能够为生产和消费活动提供必要的预期和权益保障,增强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必要的风险。这对于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法治的完善还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健康的市场秩序。

其次,产权制度的优化同样不可或缺。通过确保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产权制度的改革能够激发创新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技术和知识的进步与创新。这种制度的完善不仅能够促进知识产权的保护,还能够鼓励更多的研发投入,加速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再次,市场机制的完善也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一个高效的市场能够确保资源在各个领域中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还能够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市场机制的完善还包括消除行政壁垒,促进公平竞争,以及推动市场准入和退出的便利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市场环境的优化,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公平竞争,让市场真正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促进知识、信息、创新等非物质要素的高效流动和利用,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潜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市场环境不仅能够吸引国内外投资,还能够促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体实现质的飞跃和可持续的增长。

最后,国际合作的推动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能够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利用全球资源,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企业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还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这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完善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着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它依托于技术突破、要素创新和产业升级,强调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下,创新和知识经济的重要性。这种生产力的变革不仅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新型生产关系的建立,以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为特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和制度基础,确保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将更加依赖于新质生产力的持续进步和新型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这要求中国在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法治建设、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提升全球竞争力,并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刘锋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聂炜欣系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研究室研究助理)

本文原载于《经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