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5日,联合国网站发布2024年国际社会将继续努力应对世界上最为紧迫的挑战。其中提到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将于3月11日至22日举行会议,重点推动“加快实现性别平等,通过解决贫困问题增强妇女和女童的权能,并以性别视角加强机构建设与融资”。性别平等、性别差异、女性权益以及融资应对问题引起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前不久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其“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背后的关键因素”。戈尔丁此次的获奖对于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整个经济学界而言,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她“推动了我们对女性劳动力市场结果的理解”,表明女性在经济学界的力量越来越得到人们更多的认可和关注。对于中国而言,消除性别歧视,促进女性劳动力健康发展及社会公平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诺贝尔奖是国际学术界的重要风向标和晴雨表,我们深入探讨戈尔丁关于女性就业的学术观点,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劳动力性别差距,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一、戈尔丁关于女性就业的学术观点梳理
2023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以表彰她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戈尔丁是第一个提供几个世纪以来女性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的人,她研究涵盖的主题广泛,包括女性劳动力、职业分割、技术变革和教育等。她的大部分研究通过历史的视角解释现在,并探讨了当前关切问题的根源。经过学术梳理,今年奖项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意义如下:
研究发现:U形曲线。戈尔丁教授利用历史学家的一些方法挖掘了以往经济学家们很少研究的数据,根据过去200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数据得出全面的结论:以工业化(大约1910年)为分界点,从农业时代(Agrarian age)到工业时代这段时间内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就业率与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工业化之后到服务业兴起的这段时间内,女性就业率才和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图1:U形曲线图示
来源:诺奖官网
对于职场女性就业歧视程度的研究。戈尔丁通过对美国交响乐团招聘方式改革前后对比巧妙地对职场女性就业歧视直接进行测度。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通过屏幕“盲演”的形式可以使女性从初赛晋级的可能性提高50%,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的可能性也增加了几倍;通过花名册数据的分析,“盲演”能够解释交响乐团新雇佣音乐师中女性增加的三分之一原因,以及1970-1996年间管弦乐团中女性增加的四分之一原因。因此交响乐团招聘中采用“屏幕”进行“盲演”的形式有助于女性进入交响乐团。
对于性别职业分割的研究。女性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会遭遇“性别歧视”,而性别歧视的表现之一就是男性和女性会进入到不同的行业中,对于出现行业分割。戈尔丁利用大量详实的历史数据,结合现代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工资支付的两种形式对行业内部的职业分割进行了研究。通过构造三种支付和监督方式的组合分析得到:当计件工人和计时工人收入的差距大于零时,性别可以导致完全的职业分割,而且女性会接受按件支付工资,男性接受计时工资;计件和计时工人收入的差距大于最优的延迟工资时,女性能够达到男性职业的进入水平,但她们会被阻止进入,通过对1890-1940年间制造业和文职工作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
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戈尔丁从实证角度分析,她认为女性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并从二战、避孕药的获得性以及最长工时立法角度进行了分析。从二战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分析来看,戈尔丁通过从帕尔默组织和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二战对女性就业的直接影响很小。二战期间女性就业的增加归因于教育的发展等长期因素。从避孕药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分析来看,避孕药对女性就业产生了较大的直接影响。避孕药在未婚女性中的广泛使用也降低了女性长期职业投资的成本,提高了受教育女性的比例,有更多女性大学毕业生进入到劳动力市场,促进了女性的就业。从法律对女性就业影响的分析来看,戈尔丁认为对女性就业在短期内有效,但是长期内会产生负面影响。最长工时立法不仅使得女性的工作时间减少,而且女性在制造业部门所占的比例并能没有因为工时法的限制而降低。
二、关于推进我国女性就业的政策建议
通过戈尔丁的研究,我们发现消除劳动领域性别差距与歧视不仅仅对女性有利,它对于维护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这对于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的我国具有若干现实启示。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强调:“没有女性的充分参与,社会和经济就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男女平等及公平必须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这一切都标志着性别平等成为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在推进性别平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当前中国劳动市场仍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为此建议在以下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首先,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服务等手段,加强对女性创业群体的资金支持和帮扶纾困力度,提高女性参与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女性创新创业。其次,丰富产品供给,构建贴心服务体系,切实为女性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便利、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如建立“巾帼共富基金”,创新推出针对性更强、政策更优惠、资金支持力度更大的“贴心·巾帼共富贷”“贴心·好家风信用贷”等女性专属信贷产品,对女性创业者实行优先调查、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贷款的政策举措。在女性创业就业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与担保公司合作,创新推出“巾帼创业贷”等信贷产品,采取利率优惠、财政全额贴息及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理效率,为符合条件的女性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立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我国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等单行法,一方面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扩大法规的适用范围,补充说明具体的细则与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从而保证女性就业权利能及时有效地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制定《禁止年龄歧视法》《平等工时待遇法》等单行法律,并通过这些法律与专门的反歧视法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其次,提供司法援助,可以设立专门的司法救助基金账户,降低女性维权的成本,同时也要简化诉讼程序,为维权者提供专业的指导,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及时有效的进行维权,从而减少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发生;此外,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律监督,对于法律赋予女性的各项权益要保证落到实处,进而更好的推动女性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三是健全女性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企业负担。首先,尽快对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进行修改,统一规范标准,提高保障水平,使之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职工生育保险权益落到实处。其次,逐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生育保险作为对女性为主承担的人口再生产社会价值的社会补偿机制,理应具有普惠性和均衡性,理应体现社会保险法覆盖全民的基本原则。此外,建立企业参与生育保险的激励机制。企业作为生育保险的缴费主体,其参与生育保险的积极性是这项社会政策成功的关键。建议对女性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继续使用产后女性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彰显生育保险制度减轻企业生育负担、促进女性平等就业的政策成效。
四是女性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女性强化主体意识和行为,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此外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女性要采用多种方式加紧学习,及时“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和掌握多种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开形势。既要注重学有所长,精益求精,又要持之以恒、博学多能、学习和掌握立身处世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知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化知识结构转向多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塑造全新的自我,使自己成为他人难以替代的新型知识女性和专业能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
汪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助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生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