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文献分析 | 气候变化与宏观金融风险

发布时间:2024-01-21作者:张广逍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原文作者:高 睿,王 营,曹廷求

发表期刊:南开经济研究

关键词:气候变化;宏观金融风险;跨国证据


一、研究问题

随着气候变化对经济和金融系统潜在冲击的逐渐暴露和扩大,各国监管当局和学者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是导致经济和金融系统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气候变化已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相关文献聚焦金融机构,发现气候变化将使金融机构面临更大风险,但尚有较重要的扩展空间。首先,当前研究侧重从微观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较少从全局视角出发讨论气候变化引致的宏观金融风险。其次,当前研究对气候变化引致宏观金融风险的机制讨论不足。气候变化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须充分理解气候变化引致宏观金融风险的作用机理以切实有效地防范化解其风险,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地实现绿色转型。

本文将研究视角由微观金融机构拓展至宏观经济全局,基于跨国样本证实气候变化是引起宏观金融风险积累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气候变化通过负面冲击宏观经济部门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的机制假说,诠释了气候变化引致宏观金融风险的就业机制、产出机制和信贷机制,拓展了宏观金融风险形成机理研究,为搭建系统和完整的关于气候变化引致金融风险的应对框架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将国民经济系统划分为居民、企业、金融和政府4个部门,认为气候变化将通过负面冲击宏观经济部门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如图1所示,气候变化对经济部门的负面冲击或可表现为居民部门失业、企业部门减产、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积累以及政府部门收支失衡,由此在部门层面形成局部风险,进而演化为宏观金融风险。因此,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假设H1:气候变化将引起宏观金融风险积累。

(一)居民部门:就业机制

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居民部门就业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候变化减少劳动力人口;第二,气候变化造成结构性失业;第三,气候变化造成摩擦性失业。因此提出假设H2:气候变化通过降低居民部门就业率引致宏观金融风险。

(二)企业部门:产出机制

气候变化通过造成企业部门减产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候变化减少生产要素投入;第二,气候变化恶化生产经营环境;第三,气候变化打击市场需求。因此提出假设H3:气候变化通过减少企业部门产出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

(三)金融部门:信贷机制

气候变化可能通过造成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积累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具体而言,金融部门向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借款,气候变化导致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违约或抵押品贬值,因而致使金融部门面临信用风险。因此提出信贷机制假设H4:气候变化通过增加金融部门不良贷款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

(四)政府部门:收支机制

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冲击政府部门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从收入端看,气候变化降低产出水平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从支出端看,政府对在极端气候事件中受灾和受损的居民、企业及金融机构负有救助责任,支出因此增加。因此提出假设H5:气候变化通过引起政府部门收支失衡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


三、研究设计

1.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 2004-2017 年全球58个代表性国家为研究样本,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undefined

其中下标i和t分别指国家和年份。核心解释变量cri是气候变化风险指数;被解释变量fr是国家金融风险指数;X是一组控制变量,包括金融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速度、通胀水平、金融体系结构、杠杆水平、金融危机虚拟变量;ui,t为国家固定效应,ε误差项。

2.主要变量

金融风险指数(ICRG):由国际时事通讯社(InternationalReports)编制发布,该指数从5个维度评价一国宏观金融风险水平,分别是外债规模、外债还本付息压力、经常账户平衡性、国际储备流动性及汇率稳定性。ICRG金融风险指数是关于宏观金融风险的负向指标。

气候风险指数(CRI):由环保组织“德国观察”(Germanwatch)发布,覆盖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暴露程度和脆弱性。该指数从4个维度评价一国(地区)气候风险,包括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绝对死亡人数、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相对死亡人数(每10万人死亡人数)、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极端气候事件造成的相对经济损失(绝对经济损失占GDP比重)。


四、主要结果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果包括:首先,气候变化将引起一国宏观金融风险积累,其作用时滞为2年~3年,具体表现为一国债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汇率风险水平攀升。其次,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气候变化将在更大程度上引起低收入国家宏观金融风险积累。尽管各国气候变化程度不同,但气候变化对宏观金融风险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气候变化进程缓慢、极端气候事件罕见、人员财物损失较少的国家也应积极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监测防范气候变化引致的宏观金融风险。最后,本文提出并检验了气候变化引致宏观金融风险的就业机制、产出机制、信贷机制和收支机制,发现气候变化通过造成居民失业、企业减产及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增加而引致宏观金融风险。

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第一,重视气候变化导致的失业问题。短期内应解决受灾地劳动力就业安置问题,长期应持续帮助因气候致贫家庭解决医疗和受教育困难问题,保障受灾地劳动力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关注在经济发展向低碳模式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大面积摩擦性失业,实现产业和劳动力同步转移。第二,以碳中和为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积极推进减缓气候恶化进程的政策和行动,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保障企业生产。同时也应注意到,在转型过程中,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困境。因此,须处理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平稳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与能源结构调整。第三,加强气候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气候变化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应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环境信息披露,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分析。另一方面,应将气候风险纳入央行政策与审慎管理框架,监测防范气候变化引致的宏观金融风险。


作者:

张广逍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

王 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