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0月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国补”资金。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绿色消费注入强劲动力。但当短期优惠红利期一过,绿色消费金融该如何精准匹配需求、平衡多方利益?绿色消费如何从“一时热”变成“长期香”?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包婕日前接受中国环境报采访时,针对如何深化绿色消费理念、完善绿色消费生态,提出了相关观点。
一、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相关政策
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端,是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的深化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逐步普及。此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探索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在《指导意见》中,针对个人消费者主要从绿色智能家电家居、新能源车消费等方面提出引导,并以消费贷款、以旧换新等金融支持模式为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将绿色消费的范围定义为包括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低碳建筑消费以及其他绿色消费。与普通消费金融相比,绿色消费产品可以在准入、额度、期限、价格等维度设定“绿色溢价”安排,从而推动“消费+绿色”的发展模式。
二、绿色消费金融面临精准匹配难题
尽管金融机构已在绿色消费领域展开诸多积极探索,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绿色消费金融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金融支持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商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精准高效匹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商户在完成消费交易时难以实时、可信地向金融机构输出商品的“绿色属性”数据,导致金融机构无法精准识别绿色消费行为,也就难以给予差异化的信贷、额度或利率优惠;另一方面是由于商品数据的不对称可能带来金融风险,例如商品变更改版带来的绿色消费认定合规性问题、消费者退换货带来的绿色标识失效问题等。
三、需多方合力打通金融支持绿色消费路径
(一)平衡消费者让利、风险可控与商业可持续
首先,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绿色消费金融标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认定标准体系连接金融机构、商户端和消费端,进而推动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形成。具体而言,金融端能够基于绿色贴标实现对于绿色消费的定向行为引导和意识培养,并通过自身具备绿色消费属性投向的基础资产在金融市场的流转、为金融机构资金持有绿色消费基础资产提供路径,绿色消费与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得以逐步增强,市场激励作用凸显。
其次,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规模化发展将从需求端推动相关消费产业链绿色转型。一方面,绿色社会资本的流向及金融端的绿色消费偏好将引导产业链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商户在优质资本的驱动下将主动提升转型积极性。另一方面,市场传导机制能够扩大产业链中的绿色能效,基于市场中的正向反馈,商户将进一步优化绿色供应,提升商品的绿色属性集约度,由点及面推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二)加强绿色消费“漂绿”风险防范
建议细化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的目录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专项金融支持绿色消费的监督管理办法,从而有效监管金融机构对绿色消费认证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例如,通过定期报送认证数据和开展认证抽查等方式,强调监管部门的风险监控作用,以防范绿色消费中的“漂绿”风险和错认绿色消费的操作风险。同时,为保护绿色消费和绿色消费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对不符合绿色消费认定(如误导性市场营销)的产品及服务,应建立配套完善的绿色消费保障机制,并将由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产品/服务提供方决定施行连带责任联合惩戒的可能,包含但不限于将目标企业列入三年绿色信用黑名单、上下游企业均将列入金融机构审慎名单、影响联合授信等。
此外,金融业务监管部门可制定金融机构绿色消费评估考核办法,定期对金融机构绿色消费认定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并设置相应的考核等级结果,针对不同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运用绿色消费标准的能力。
(三)培养消费者长期绿色消费习惯
消费者作为绿色消费行为的发生端,是推动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的深化的重要角色。当前绿色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整体仍处于前沿探索阶段,任何相关产品的推出都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标杆性。因此,金融机构在绿色消费产品创新方面,可遵循“边试边行”原则,在推行相关业务的同时探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以拓宽服务边界。可以通过例如个人碳账户、绿色信用卡、绿色消费积分等模式,在个人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绿色低碳模式进行融入,使得消费者在深入引导下辨析和理解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的内涵,最终实现外部物质激励与内部“自我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良性循环。
在产品设计方面,坚持绿色金融理念,通过深挖绿色消费场景,主动发现客户群体需求并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在产品落地方面,结合绿色消费理念,通过互动形式的绿色消费宣传加大客户群体对绿色消费的关注,将绿色理念贯穿产品全环节中。本文根据中国环境报采访改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采访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包婕:上市公司ESG披露加速,政策与配套措施将持续完善
2、IIGF观点|包婕等:我国绿色证券业务评价现状、挑战及发展建议
3、IIGF观点 | 邓洁琳:健康消费赋能可持续发展——以绿色食品消费为例
4、IIGF观点|包婕:《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解读
作者:
包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