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王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家专栏 > 王遥 > 正文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这样建

发布时间:2017-08-10

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一直是个人、地区和国家拥有的基本环境权益,也是发展权在资源利用上的具体体现。如何集约使用好这些稀缺的环境权益,使之发挥最大效益,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那么,这个市场该怎么建呢?

一、为环境权益定价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验区承担的5大任务中,“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备受关注。

“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建立,旨在为环境权益定价、为低碳发展融资,用市场机制解决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刘倩对本报记者表示,以往中国的环境、资源权益的交易价格很难反映资源以及环境容量的稀缺程度,难以指导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导致从事环保、发展绿色产业的动力和激励不足。建设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将使环境权益的价格信号更加清晰,有利资金向更绿色、更环保的领域流动和倾斜,也有利于基于环境权益的绿色金融创新。

二、破解“叫好不叫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增大,中国的雾霾等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也面临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市场机制解决排污控污问题成为探索的新方向。

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先后成立,完成了将环境权益引入现有产权交易平台的跨越。随后,多个省份甚至一些地区都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所。各部委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环境权益交易试点工作。然而,相关部委近年来组织的调查摸底显示,相关交易在试点省份并不活跃,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王遥认为,由于各地的环境权益交易主要分散在地方交易所,存在区域性市场发展不平衡、环境权益分配方式不统一、交易制度规则不一致等问题。她表示,环境权益市场交易不太适合分散经营,只有适度统一才能扩大交易规模和数量,产生流动性,然后形成合理定价

三、建设进入快车道

目前,全国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处于探索阶段,统一的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其中,全国水权交易平台(中国水权交易所)已于去年6月开业。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今年启动。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建设进入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议事日程,意味着相关市场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提出,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等基础性制度,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区域性交易市场环境权益交易产品,并将适宜于全国层面交易的产品过渡到全国交易市场。同时,加快构建统一性履约体系、市场运行体系、监管体系等,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

“总的来说,统一比分散好。”王遥建议,应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体系,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顶层设计,包括市场建设、排污许可发放、交易机制确立、交易主体和客体明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