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2022年会期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的《渔业金融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渔业金融基线调查报告》和《渔业环境相关金融风险研究报告》;与能源基金会合作开展的“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与研究报告,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CFA Institute合作开展的《可持续金融》课程以及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国别排名2022将对外公布,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参会。
一、《渔业金融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渔业金融基线调查报告》、《渔业环境相关金融风险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介绍
渔业与自然环境、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一方面,水产品是全球和中国人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我国“蓝色粮仓”的建设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渔业不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的自然环境,又对其所处的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为历史上粗放的生产模式,渔业资源衰退、水域污染、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加之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对渔业产业稳定性造成重大威胁。渔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议题,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对于减少环境破坏、提高产业韧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与我国对渔业产业发展定位相符。
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大环境下,海洋相关产业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蓝色金融”成为了绿色金融议题下的新兴领域。在渔业产业金融领域,一方面,金融是推动渔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可扮演产业可持续发展助推器作用;另一方面,不可持续的渔业生产方式会间接地对金融机构造成环境相关金融风险。然而,目前聚焦渔业产业的研究和仍然有限,存在较大信息空白。因此,当前对金融如何助推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管理相关风险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主要内容
通过文献综述、利益相关方访谈和专家论坛,项目产出两份报告。《渔业金融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渔业金融基线调查报告》旨在通过描绘中国渔业部门的金融环境,确定关键利益相关方,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填补信息空白,识别金融支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展望。《渔业环境相关金融风险研究报告》对渔业生产实践背后的环境相关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它将帮助金融机构和渔业企业识别相关风险,在规避金融风险方面提供思路。项目希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推动中国蓝色金融发展。
(三)研究项目亮点
1、体现弥补渔业金融可持续发展领域信息空白
项目从相对新颖的金融角度研究渔业可持续发展,并从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和环境相关金融风险管理两个角度探讨此议题,弥补了当前此领域信息空缺。
2、对数量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开展开创性研究
报告通过专家研讨会、利益相关方深度访谈和圆桌论坛等放肆,对包括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不同类别的行业主体等多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地调研。
(四)研究团队介绍
王遥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毛 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研究员
陈千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研究员
科研助理团队
张哲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宗润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缪怡君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王炳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张肇橘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李亮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二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及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介绍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着力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出的重大倡议。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更是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国家和地区众多,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政策差异较大。中国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系统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合作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的项目经验。基于以上背景,“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对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信息、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融资项目进行系统梳理、统计和网页呈现,从而帮助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地规避风险、洞悉未来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融资的潜在领域、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二)项目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由国别库、可再生能源政策库和项目库三个子数据库构成。国别库收录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和南美洲7个地区的2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国别信息、可再生能源禀赋和开发概况、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信息。可再生能源政策库收录自2013年至今,2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信息,包括政策出台时间、政策内容、政策制定机构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库收录中国与2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信息,包括合作方式、参与机构、项目时间、项目金额等。
《“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项目典型案例研究报告》基于国别库、可再生能源政策库和项目库的信息,总结数据库覆盖的7个地区的可再生能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并精选六个“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从项目背景、简介、成效、挑战、经验和影响力六个维度深入分析每个案例,并为政府监管部门、中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出促进“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投融资的建议。
该数据库与报告最终会在“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数据库网站上发布。
(三)研究项目亮点
1、收录项目所在国家地理位置分布广泛,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和南美洲7个地区的21个“一带一路”国家。
2、可再生能源项目种类丰富,涉及光伏、水能、风能、生物质等多种类型。
3、项目投融资机构多样,包括多边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
4、目标受众多元,数据库及其配套报告为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一带一路”国家可再生能源项目合作的全面信息和经验总结。
(四)研究团队介绍
王 遥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毛 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研究员
沈 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高级研究员
汤盈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特邀研究员
陈 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研究员
周正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助理研究员
科研助理团队(按姓氏拼音排序)
党 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郭比尧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李苡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刘勤一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罗昕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汤景仪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王 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王颖慧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许倩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张孟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朱韵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三、《可持续金融》课程
(一)课程背景介绍
可持续金融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了金融部门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市场已经开启了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市场探索与业内实践,包括致力于可持续标准的界定,推动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及可持续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强环境、社会、治理(ESG)投资,开展环境与气候相关风险分析,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工作。在这一进程中,可持续金融也从一个小众议题跃升为主流金融市场实践,受到了金融机构的日益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国对于“30.60”双碳目标的承诺、实质性落实与快速推进,要求金融部门将气候雄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低碳韧性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与金融部门的积极实践相比,全球高校在可持续金融这一领域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普遍的缺位,全球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所大学设置了可持续金融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在不久的将来,高等学府在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供给将不能满足金融业界对可持续金融人才的需求。为了弥补这一差距,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在“可持续金融主流化项目”的支持下于2022年系统地开发了可持续金融系列课程。该项目是受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与CFA Institute携手执行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developpp)项目,其聚焦中国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人才储备、知识共享、交流互鉴。
(二)课程主要内容
2022年春季,《可持续金融》系列课程走进中央财经大学课堂,旨在将可持续金融的概念、政策、范畴、产品、创新与国际实践系统地介绍给高校金融方向的学生,培养并打造可持续金融的专业人才和经济与金融领域的未来领袖,为可持续金融人才培养蓄积新生力量。同时,课程试点的成功将为中国及全球高校树立典范,促进可持续金融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从而推进可持续金融理念及实践的主流化。
《可持续金融》课程通过交互性课堂互动、课后阅读与作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金融的生态系统,包括可持续金融政策、法规、标准与倡议,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公司治理架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可持续债券、基金、指数等金融产品创新与第三方认证、报告、评估等金融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可持续金融的商业管理流程、相关风险分析方法论与工具等。
(三)课程亮点
1、着眼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挑战,深入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纳入全球政策框架以及国内外业界先行者分享的先进理念、实践操作与经典案例,详述金融如何赋能于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3、授课老师为深耕绿色金融研究领域和金融机构的专家,课程内容范围从研究到应用,国内到国际的多维度进行讲授。
(四)授课讲师
《可持续金融导论》
王遥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纳入到金融决策中》
施懿宸
中财绿指首席顾问
《气候金融》
崔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气候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转型金融的发展背景与产品创新》
孙李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绿色金融在债券市场的运用》
钟锐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
《商业银行可持续金融实践》
陈亚芹
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助理
《可持续金融国际合作》
马骏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
四、研究团队
(一)研究背景介绍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已经意识到应对气候危机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就采取措施进一步减缓气候变化和提高气候适应性达成共识。《巴黎协定》提出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长期目标,并且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然而当下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亟需发展绿色金融以引导资金流向可持续发展领域,助力气候目标的实现。
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已逐步构建并完善起绿色金融体系,部分研究机构和组织对不同国家与城市的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通过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提出了加快绿色金融动员的七项可选措施。2017年和201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绿色金融进展报告》以总结G20国家对于七项绿色金融动员可选措施的实施情况。自2018年起,英国智库Z/YEN发布的“全球绿色金融指数”对全球66个城市绿色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与对比。2021 年,G20 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发布的《G20可持续金融综合报告》和《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推动了绿色金融主流化进程。已有研究总结了部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但仍缺乏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的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研究。因此,有必要加强全球绿色金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地反映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为新形势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部署和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二)项目主要内容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从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个维度衡量全球主要经济体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以客观性、公平性、可比性、科学性和可得性的指标选取原则,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包含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54个四级指标。其中,定性指标37个,半定性指标3个,定量指标14个。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将根据数据可得性的变化和绿色金融发展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在国别选择上,本项目研究的对象为G20国家和2019年世界银行国民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法)排名前55的国家。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共有四个章节,分别阐述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绪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排名结果和分析、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展望。该报告主要展示了2022年全球55个主要经济体的绿色金融指数排名结果,并从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主要国家绿色金融的进展情况。
年会将展示今年的指数排名结果,《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预计将于今年12份正式出版发布。
(三)研究项目亮点
1、首个衡量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国别指数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数。
2、数据库范围覆盖广
本报告研究对象为全球55个主要经济体,对于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企业、和学术界提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信息,弥补了当前该领域知识和信息的空缺。
3、研究的连续性和透明性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会进行每年更新,今年是该项目开展的第二年。除此以外,在发布的报告中将披露全部四级指标和排名情况,并将对排名结果和变化进行阐释。
(四)研究团队介绍
王遥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
毛 倩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研究员
赵 鑫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Aleksandra Janus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项目科研团队
何祯琪(Jenn Hu)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李辰昕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舒雪然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周彦希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张肇橘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袁 莹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蒋子劼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新媒体编辑:刘芋麟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绿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