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地方绿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地方绿金 > 正文

地方绿金丨人行研究局绿色金融动态:浙江省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发布时间:2019-02-17

2018年,浙江省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妥有序推进各项试点工作,按照试验区建设方案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践行绿色理念,构建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绿色转型、环境治理改善、服务乡村振兴、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湖州市将在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绿色金融供给保障、激发绿色金融创新内生动力、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等方面不断推进试点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坚持助推绿色发展,经济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金融资源配置、信贷投向、融资结构更加绿色化和实体化。2018年,湖州全市银行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3.45%和18.44%;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3.31%,占全部贷款比重的21.34%(地方统计口径);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6.02%,首次扭转了连续5年负增长的局面。在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下,湖州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湖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增速居浙江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增长10.4%、11.7%和9.5%。

(二)坚持助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金融+”与“生态+”深度融合,推出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园区贷”等百款绿色金融产品,构建了“环保一票否决制、“环保负面清单”等授信管理机制,打造了“垃圾分类信用积分”“治水公益绿币”等金融公益典型案例。在绿色金融助推下,湖州市连续多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国家“水十条”13个考核断面100%达到考核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7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PM2.5浓度降幅等指标均居浙江省前3位。

(三)坚持服务乡村振兴,生态优势持续凸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率先开展了农村综合产权抵质押贷款试点,创新了“整村授信”等惠农金融模式,打造了“美丽乡村贷”“两山农林贷”等创新信贷产品。在绿色金融的支持下,湖州市成功创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现“五连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5∶1,远低于全国、浙江平均水平。

(四)坚持把牢风险底线,金融环境持续向好。坚持完善制度环境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有机结合,推动绿色金融理念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体系健康运行。2018年末,湖州市银行机构25.91%的贷款增量来自绿色信贷,绿色金融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绿色金融的引导下,金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18年末,湖州市不良贷款率0.72%,信贷资产质量居浙江省第2位,其中绿色信贷不良率0.04%。

二、湖州市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方法

(一)在推进路径上,坚持国家战略与地方特色协调融合。牢牢把握“自上而下”顶层设计、“自下而上”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谋划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路径。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44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联动推进。建立试验区首个绿色金融专家咨询委,开展绿色金融理论、模式等创新研究。二是加强政策规划。制定出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和考核体系,明确了三个阶段、五大目标、21项具体任务,并排出了政策、改革、任务、产品“四张清单”。湖州市政府出台绿色金改“25条政策”,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0亿元。三是多部门联合推动。人民银行湖州市中支发放支绿型再贷款10.5亿元,并将9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绿色信贷表现纳入MPA;湖州市银保监分局创新“EAST+绿色金融”智慧监管工具,对128家“中国制造2025”省级重点企业的贷款及表外融资情况开展动态监测。

(二)在服务体系上,坚持产品开发与服务模式不断革新。一是积极深化绿色信贷创新。编制绿色信贷产品清单,全市35家银行机构共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114只。如湖州银行推出“园区贷”产品,为吴兴区砂洗城园区建设和园内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贷款,不仅帮助园区实现了统一供能和污染排放处理,也促进了传统小微企业入园集聚和转型发展。据测算,小微企业入园前后对比,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100万吨、节电1300万千瓦时、减少沙尘排放12.6万吨。二是大力推进绿色债券融资。依托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和开展绿色资产证券化,3家地方银行的绿色金融债获批发行。另外还新发行债券31只,募集资金190.4亿元。三是着力推动绿色基金投放。建立15亿元绿色投贷联动专项资金,累计投放企业58家,投放金额5.15亿元;设立42只绿色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304亿元,支持绿色项目75个。四是不断拓展绿色保险试点。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8年全市8个重点行业、174家环境高风险企业实现了环境责任保险100%覆盖。此外,还探索推出了芦笋价格指数保险、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

(三)在金融供给上,坚持产融结合与绿色发展同步落实。一是着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金融机构全面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倒逼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有序压缩落后产能融资规模。2018年末,全市“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比年初下降13.51%,最新发布的湖州市绿色发展指数为80.16,居浙江省第2位。二是着力推动绿色企业上市。2018年,新增绿色上市公司2家,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居浙江省第3位。三是着力培育绿色金融市场主体。打造以太湖绿色金融小镇为龙头的新金融集聚平台,目前银河金控、中证报价系统等一批业内龙头企业已落户太湖绿色金融小镇。四是着力探索环境权益交易和融资。不断激活排污权二级市场,2018年完成第二轮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企业1078家、金额达到2.942亿元。建立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抵押公示制度,排污权抵押贷款超1亿元。

(四)在基础设施上,坚持配套体系与公共服务协同推进。一是率先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搭建“绿贷通”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创新“信贷超市”和“银行抢单”两种模式,推动金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绿色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以“公共信用信息+绿色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绿色信息档案查询服务。2018年,“绿贷通”平台累计帮助5719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479.14亿元。二是建立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识别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性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认定评价方法体系,从四个维度24项指标对绿色融资企业和绿色融资项目进行认定评价。绿色认定评价信息系统上线2个月以来,已对344家企业、18个项目进行绿色认定评价,其中初步认定为绿色的有230家企业、14个项目。三是探索研究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以绿色金融相关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围绕基础建设、市场培育、生态贡献三大维度建立指标体系,以“定基比较法”实行无量纲化处理,实现对区域绿色发展的量化评估,客观评价湖州绿色金融发展质量与水平。四是深入实施“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在1500余辆公交车上实现移动支付场景应用,完成对36家医院、25个政府税费缴纳点、13个公共事业费缴费点、10个菜场的智慧支付项目。在安吉县创新实施金融IC卡运用和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的联动机制,运用金融手段助力垃圾智能分类与回收。

(五)在能力建设上,坚持机构培育与监管评级相互结合。一是建立绿色专营机构准入及后评估标准。截止2018年末,全市绿色专营机构达到16家,其中绿色专营支行8家。同时,监管部门对设立一年以上的绿色专营机构、绿色金融事业部开展全面后评估,确保持牌绿色专营支行建设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绿色信贷分类贴标机制。开展绿色信贷分类贴标试点,将绿色贴标结果与融资准入、贷款利率、授信额度、增信政策等挂钩,同等条件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贷款给予更优惠的利率、更优先的额度安排。三是构建绿色信贷业绩评估体系。建立绿色信贷业绩评估的指标体系、评分标准、评估流程及评估质量保障体系,量化金融机构绿色发展水平,为MPA等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的落地实施提供客观依据。四是构建绿色银行监管评价体系。构建地方性“绿色银行”监管评价体系,从组织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管理、经营目标等四方面评估考量银行机构的绿色化程度。五是编制绿色银行综合发展指数(“绿茵指数”)。指导银行在绿色金融改革中不仅从绿色信贷的投放量来衡量,更应注重绿色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绿色流程的改造等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六)在发展环境上,坚持创新突破与防控风险有机结合。一是打造不良风险防控体系。发挥金融监管导向作用,将风险管理贯穿于绿色金融业务全过程。2018年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关注贷款率呈现“三个下降”。二是打造“洗绿刷绿”防范体系。严格绿色认定程序,银行机构对照绿色融资企业和项目认定评价地方标准,开展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复核后,才能纳入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三是打造能动司法保障体系。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司法实践创新,制定保障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的18条司法指导意见。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聚焦实体经济,精准强化绿色金融供给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绿色智造、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争2019年绿色贷款增速快于全部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增速快于上年。建立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在完善“绿贷通”银企对接服务平台基础上,新建“绿融通”资本项目对接服务平台、“绿信通”企业社会信息服务平台,努力形成信贷、股权、信息三大服务体系。

(二)致力夯实基础,深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资源市场化改革及抵押贷款,争取获批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试点,全面推进融资主体绿色分类贴标,力争2019年实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试点项目2-3项,排污权抵押融资授信超过5亿元,银行新增贷款和存量周转贷款100%实现绿色分类贴标。

(三)打造创新载体,激发绿色金融创新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鼓励湖州银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安吉农商行打造绿色普惠结合的标杆银行,推动在湖金融机构积极向总部争取系统内全国性绿色金融试点,力争2019年湖州银行建成境内第三家赤道银行,绿色金融试点机构达到10家。

(四)围绕绿色发展,着力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方式。围绕绿色项目外部效应内生化、非绿项目外部影响内部化,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提高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可获得性。创新绿色保险服务,加快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船舶油污损害责任险、农业指数险等保险模式复制推广。创新绿色债券融资,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绿色票据以及绿色点心债等债务融资工具。

(五)严守风险底线,不断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生态环境。探索绿色金融司法实践,建立绿色金融案件的审执绿色通道,建立绿色金融案件集中审理、排污权抵押贷款司法处置、司法与金融信息共享等机制。组织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防范环境风险向信用风险传导,降低不良风险。

来源:绿色金融


新媒体编辑:曹应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