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专家观点| 李晓林:保险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05-11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不断向前。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十年发展目标,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离不开绿色保险这一坚实后盾。在《指导意见》中,对于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和服务也着墨颇多。如何看待《指导意见》中关于保险的工作安排?这为我国绿色保险发展指明了哪些方向?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原院长李晓林。

《金融时报》记者:结合《指导意见》,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保险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保险业有哪些重点任务?

李晓林:事物均由存在结构和运行结构所决定。其中,风险关系对结构的影响高于其他关系。通过对风险要素的组合管理、隔离管理和匹配管理以及通过约束要素冲突条件、协调要素演和条件,保险可彻底改变风险结构,进而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诸要素的涉险特征。因此,保险强大的风险治理、价值创造和资源配置功能,正是其最为不可替代和独特的作用。

加大绿色保险发展力度,支撑绿色低碳事业,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一是优先发展涉及绿色低碳的风险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治理功能,为绿色低碳产业保驾护航。涉险决策是各项事业中最难、最重要的决策。绿色保险对涉碳事物的风险保障,包含风险要素治理、风险结构治理,有助于从机制上为绿色产业和绿色生活构建强大的风险屏障。

二是以保险对涉险要素的匹配演和,实现价值的多赢共利为核心,充分发挥保险的价值创造功能。财产保险、责任保险等诸多险种和业务,通过管控不确定性、优化运行生态、提升产出质量、匹配价值要素以及分散风险损失、组合对冲共利等特点,不仅直接创造价值,而且为其他绿色金融服务提供风险保障支持,间接创造价值。

三是以保险跨主体、跨时间、跨行业、穿越风险分层的风险配置与涉险资源协调为平台,以保险的基本资源配置活动、派生资源配置活动以及广义资源配置功能为基础,强化绿色保险配置资源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保险的资源配置功能,优化绿色低碳产业资源配置。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发展驶入快车道。您如何评价我国绿色保险发展情况?其中有哪些亮点?

李晓林: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保险,取得了可喜成果。无论是在险种数量上,还是在保障额度上,均有很大增长。

一是为气候变化、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包括巨灾保险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风险以及促进灾后应急管理和社会秩序恢复的保障服务;碳保险为减少碳排放所产生的特定交易、技术、行为和设备提供降低损失风险的保障服务;气候变化风险类保险业务为绿色产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

二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为各类环境损害事件提供风险保障的服务,包括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企业环境污染事故责任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船舶污染责任保险为船舶环境污染事故责任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环境风险类保险业务为绿色产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等。

三是为矛盾纠纷高发领域、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治理风险提供保险保障的服务,包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安全生产事故责任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社会治理风险类保险业务为绿色产业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四是为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产业提供风险保障的生态环境产业类保险服务,主要包括生态农林、绿色牧渔、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等的风险保障服务。

五是为清洁能源产业提供清洁能源保险服务,包括为太阳能产业、风能产业、水力发电产业、核能产业、生物质能产业、智能电网产业、天然气产业、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产业等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

六是为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程度、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生活水平提供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相关保险服务,包括绿色保险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环境基础设施、城镇能源基础设施、海绵城市、园林绿化等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

七是为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装备制造的相关产业提供节能环保产业保险服务,包括为高效节能设备制造、先进环保设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设备制造和绿色船舶制造、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八是为从事生产全过程的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相关产业提供清洁生产产业保险服务,包括为产业园区绿色升级、无毒无害原料替代使用与危险废物治理、生产过程废气废渣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过程节水和废水处理处置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

九是为新能源汽车、非机动车以及其他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绿色消费等活动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已初步显现,但距离满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保障需求还任重道远。您认为,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还面临哪些难点?您对此有何建议?

李晓林:加大绿色保险发展力度,是实现绿色低碳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能源结构、技术路径、生产和消费方式乃至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不同主体面临的风险差异将逐渐显现,不同层次的绿色保险需要对涉碳决策偏差进行优化,而不是放大。而保险的风险治理、价值创造和资源配置功能,恰恰决定了绿色保险具有重要使命。

《指导意见》对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做了合理且较有力度的阶段性规划。遵照这一文件,保险业未来五年要构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健全基础设施、环境信息披露、风险管理、产品和市场政策支持体系以及绿色标准体系,强力支撑各类要素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有序聚集。

近年来,我国绿色保险有了诸多重大突破,特别是在发挥绿色保险的风险治理功能和价值创造功能方面有很大进展,也通过诸多标准的建立和绿色保险相关业务,推动了绿色低碳事业的资源配置,这为实现《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需要在上述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攻关力度,进一步强化和更好地发挥绿色保险的资源配置功能。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