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绿金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绿金新闻 > 正文

绿金新闻 | 发债+信贷:银行双线布局绿色金融

发布时间:2023-01-14作者:

随着“双碳”领域相关基础设施、制度体系等逐步完善,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正在迈入新的阶段,产品创新和绿色普惠场景体系建设,成为当前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布局的重点。

一方面,国内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有效满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绿色信贷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增长主力,2022年以来实现了持续的规模扩张,尤其中小银行增幅显著提升。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幅达41.4%。同时,越来越多银行推出普惠碳金融服务产品,监管层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投入。

另一方面,随着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银行越来越重视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以补充“弹药”进一步强化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12日,共有51只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合计规模突破2600亿元。

不过,当前绿色贷款投放行业结构与实际融资需求结构存在一定偏差,未来绿色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采取针对性措施。

信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银行1月10日公布的《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88万亿元。

平安证券在《2022年度绿色金融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 2022年前三季度绿色信贷累计增加4.88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前列;总体来看,2022年国内绿色信贷保持高速增长,有效满足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融资需求,经过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金融机构服务绿色经济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尽管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占比超过五成,不过从增幅角度来看,中小银行增幅明显加快。德勤中国分析认为,从增速来看,国有大型银行增速较缓,年平均在30%左右,股份制银行在2020年增速较快,高达94%;城商银行与农商银行中,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表现积极,其中2021年绿色信贷增幅高达77%。

平安证券在《报告》中明确,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总规模的55%左右;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较小,但增速明显较高,显示其近两年来在绿色贷款业务方面显著发力,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从信贷资金投向来看,碳减排效益项目相关融资占比持续攀升。根据人民银行统计数据,2022年三季度末,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32万亿元和5.56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4%。

某国有银行公司业务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2022年以来,银行针对碳减排信贷产品的创新方面推进比较快,一方面是央行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政策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原有信贷产品中嵌套“碳排放权”质押等工具的碳减排类信贷业务,更容易落地,进而做大绿色金融信贷规模。

德勤中国分析指出,未来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向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在当前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这种趋势还会一直延续下去,甚至增速会更快,占的比重会更大。

实际上,通过产品结构设计、强化增信措施、扩大抵质押品担保范围等方式已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的重要途径。除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外,不少银行也推出了“ESG表现”等挂钩贷款、排污权抵押、绿色项目担保增信贷款等信贷产品。

德勤中国强调,整体来看国有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绿色信贷规模以及环境效益披露能力上显著占优,带有量化特征的挂钩类信贷产品与国际接轨;而作为中小银行的城商行与农商行,近年来也在绿色金融领域发力显著,在产品创新领域也充分结合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政策进行开拓。

与此同时,绿色普惠金融趋势也愈加凸显,越来越多商业银行推出普惠碳金融服务产品,部分地方监管机构也出台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投入。

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十四五”期间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行动方案》指出,将积极参与本市碳普惠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碳普惠减排项目开发,促进碳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江西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指导意见》也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普惠”金融产品,开展以绿色供应链为核心的综合绿色金融业务,实现覆盖面由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企业延伸。

发行绿色金融债“补血”放量

2023年新年开局,绿色信贷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布局的重点。

某城商银行相关业务人士透露,绿色金融业务是2023年信贷工作的重点,2022年底总行就聘请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银行绿色信贷投放工作进行咨询指导,还对分支行的业务经理进行了多次的绿色贷款相关流程、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培训,对业务经理的考核指标也有所调整。“总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双碳’金融,将是2023年业务新增的重头。”

中金公司也预计,未来十年绿色贷款复合增速在20%以上,年均新增约12万亿元;预计十年后新增贷款中绿色贷款占比或接近40%,超过基建贷款成为第一大投向。

绿色信贷投入持续增加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关注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以支撑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平安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地方政府债、商业银行债、中期票据及交易商协会ABN发行额均占比较高,使绿色债券一级市场券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且分布趋于均衡。其中,商业银行债的发行占比2022年也有显著提升,目前发行规模占比24%为第一大券种,这体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绿色行业发展等方面的融资需求不断高涨。

Wind数据库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12日共有66只绿色金融债发行,发行金额达3389.57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债51只,合计金额2638.57亿元。

平安证券认为,预计未来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继续扩容以及在债券市场中份额不断增加,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交易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其存量规模将持续提升,并将带动其投资价值逐渐显现。

在中投协咨询委绿创办公室副主任郭海飞看来,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识,加之“双碳”战略目标的不断推进,作为绿色金融发展主力军的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积极性提高。“随着全国各行业积极落实‘双碳’目标,银行企业客户对绿色信贷融资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需求也驱动着银行提供更多绿色资金支持,使得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的积极性明显上升。”

郭海飞表示,当前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发展迅速,从大银行逐步扩展到中小银行,说明绿色金融已经受到商业银行的普遍认可与支持。

不过,郭海飞也指出,虽然绿色金融债发行前和发行中的评估审核都相对比较完善,但发行后的跟踪监督和信息披露严重缺失,比如绿色金融债募集资金所支持项目的实际环境效益如何,银行并没有定期披露,也没有委托第三方机构监测跟踪,这就导致资金有可能流入“伪绿”“漂绿”项目。

在郭海飞看来,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绿色金融债发行后的实际环境效益的跟踪监测披露,和未达标时对企业的动态惩罚补救措施。

银行业务人士普遍认为,绿色金融债券的发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尤其是中小地方银行的资本压力,也将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也指出,绿色金融服务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需要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政府层面,要以制度创新为主要切入点,全方位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市场层面应加大正向激励,提高金融机构的主动性。目前,金融支持绿色农业的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产品等,我们应不断探索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中金公司也认为,当前绿色贷款投放行业结构与实际融资需求结构存在一定偏差;银行未来做好可持续金融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如何开拓广阔的中小型绿色项目融资市场,另一方面则在于如何做好绿色产业的风险管理。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