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特别感谢刚才简总讲的可长青,可持续,其实这里面有很多机会,有很多产品可以创造,李楠更多是从可持续的角度,接下来看一下京东是具体实践者,从实践这块怎么来做的。
孟昭莉:其实作为前沿时间的实践者来说,我们看到更多是创新,觉得非常激动人心。比如在消费领域,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我们基本可以做到两级放贷,这在全球来看都是世界领先的,尤其是给企业级这种一百万以下的贷款来做两级贷款,我们盘点一圈,首先有巨大数据能力,其次有风控能力,第三是有比较好的运转,基本盘点下来能做大的有几个,所以我看到的创新性更多。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接地气例子,风险本身在中国有很多创新,比如在反欺诈领域中,当我们做风控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会和公安一起来合作,因为现在在绿色金融领域,欺诈已经到了普惠欺诈一个范畴。所有的欺诈都是在几千块钱以下,高频发,不能立案。这就非常需要科技的力量来配合,你如果没有科技力量投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进行风险防控的,所以我们是综合在一起,所以风险本身科技可以构成很多力量,带来创新。
刚才提到非常好一点,是说我们如何把控创新和风险之间的平衡点,我觉得这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个点。而且中国依然在这个点上走在最前沿,实践非常靠前,所以监管也非常关注。从去年上半年开始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其实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整个推监管科技,那什么是监管科技呢?我本身技术已经走的非常靠前,产品也走的非常靠前,其他的都是靠技术推动,如果监管完全是靠人来监管,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也很难看到整个系统。到了阈值以后,可能会引发风险,但是有没有可能,到了那个点给整个系统做一个预警,而且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科技和监管合作,可以帮一些大的顶层系统。
主持人:在宏观视角里面,我们站全球视角看,欧洲的经济很一般,但是欧洲对于绿色发展非常的积极,但是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又推出了巴黎气候协定,站在我们中国讲,我们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最符合实际,然后最有预见性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绿色金融应该是一个发达经济体重点考虑的事情,作为我们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或者中国当前遇到这么大一个经济压力,这样的情况下会不会对我们推动绿色金融带来一些障碍。
李楠:这个先跟简总探讨一下,刚才他提出能不能改变逻辑框架的问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在全球推广的一点。但是我希望很多资产管理人谈了以后,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难以避免的问题,你作为一个资产管理人,对LP是有责任的,在LP没有改变你的价值观之前,你的投资者需要这么长时间的回报和利益的时候,你作为一个公司怎么去影响LP的改变,这是我想跟你探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点涉及到我们说的正心与正念的问题,我非常高兴提到了咱们中国传统的智慧来探讨这些创新科技问题。刚才也说了,除了创新和监管以外,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是创新与价值,一些大公司,把价值伦理和从内心出发的理念,放在整个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科技创新引领走向何方,我们的社会将迎来什么科技颠覆,我觉得这些是需要我们在座各位深度讨论的问题,怎么来带动价值的改变,不管是LP群体,超高净值的家庭。待会再来聊聊国际形势以及中国扮演的角色作用。
简毅:是这样,如果放在资产管理公司角度来讲,其实刚才嘉宾李楠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资产管理公司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能力,除了投资能力还有前端经营性的能力,你对客户的影响跟经营性能力,这是资产管理公司能够扩大的原因,你可以跟你的客户建立更长时间的正念、正心与正知,能够形成除了财富之外共同意义本身,这也是会接下来对整个资管行业提出很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其实也决定了资管行业人自己规模很大的原因。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要沮丧,其实情况很好,在这里面潜力非常大,像今天在这样一个场合组织大家在这样一个地方凝聚这样的共识,微观上我们在服务客户当中,他们很多时候也更愿意说有一个意义,而不是简简单单看一个收益率,愿意把钱交给你,并且希望你能够把基于大家形成的正念、正知,最终能够出一个正心。而且这样的趋势是目前已经可以看到的,目前能做的所有的事情是希望加速。
李楠:关于投资者教育,这也说到全球层面的问题,这些方面确实在全球治理方面造成很大挑战。在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的平衡中间,这是需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国情来看,对于孟加拉,现在注重解决25岁人群的就业问题,连基础住房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它用可持续投资的理念来推动它自己的发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怎么用绿色科技、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社区就业和推动社区生活的这些模式,来涉及新一代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加大技术转移,包括加大这种跨境的孵化,跨境的投资方面,更多采取可持续的理念。
刘锋:为什么我们也要开始做可持续发展的这么一种投资理念,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互动连接非常紧密。就是从我们自己国家利益角度来讲,以往的这种环境不治理不行,我们体量大,但不能拿我们的投入跟欧洲比,这是不公平的,但是一算到人均的治理污染的水平花的这个钱,我们还是远远低于国际的,目前来讲,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并不算多。
其实我们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完善,但是现在我是觉得我们的市场发育不够,金融创新程度不够,工具不够用。还有一个,我们老百姓的认知,包括体系的认知有完善的控制,甚至这个体系里我们很多定价与评价就有问题,像绿色和可持续这块,我们在金融定价体系里能够有一个绿色溢价这样的东西,现在投资为什么不投,定价机制并没有反映到这块的价值,因为这块价值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产生经济价值,第二部分环境治理。
这些是通过社会来体现的,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溢价、成本如果全要企业来,我觉得是愿意交的,但是这个效果怎么拿来体现,这些东西我觉得都值得研究跟怎么再分配的问题,包括风险分配机制,也存在这些问题。
我有一个朋友弄了一个技术,搞零排放。零排放什么意思?把治理挪到了前端,整个加工过程进行治理,这个东西这么好的项目,我们金融没有办法支持。他商业模式都做不出来,为什么?我们国家很多法律法规,一旦制定完了你想改变路径是很困难的。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我们现在很多动作不连贯,这是我们现在最不完善的地方,包括我们金融也是,因为动作不连贯就造成了很多障碍,障碍就会增加成本。所以,金融程度的完善还有很大空间。
主持人: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痛点怎么来解决,我觉得非常重要的由企业来解决,企业作为主体来讲。京东作为科技公司讲,怎么用自己的大数据手段,在实际业务中解决这些问题。刚才刘锋老师提到了这种社会价值度量的问题。
孟昭莉:其实企业方在绿色金融,还有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很多创意,也有比较好的优秀案例落地。
我还是举个例子,我们新成立一个计算事业部,就是我们用大数据手段来帮助火力发电的电厂提升它的效率,简单说就是用大数据处理,在所有的情况下完全条件不变,我可以提供效率0.5%,但是全国在没有任何损耗情况下,我加入数据和技术,全国能够节省100亿,这样的项目其实是非常好的。第一是绿色金融,第二是可持续发展项目。其实我们还有很多项目实验,全部都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且关注的都是大家的痛点,这是目前可能用传统的方式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恰恰是技术和数据可以发挥能力、施展拳脚的一个地方。
李楠:资产定价和溢价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没有办法对环境和社会影响力,能够用这种定价方式衡量化的话,是非常难改变整个大的资产配置的选择。这方面其实全球现在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探索,包括我们有一个工作组,把影响力量化到价格,当然这些工作还在初期阶段,我也希望跟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从量化层面的这些研究。
主持人:降低整个环境检测所需要的交易成本的时候,这个事情会对整个金融的发展有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影响。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请问简总你作为投资人,现在有没有投跟绿色金融相关的债券或者股权,如果没有投的话,您认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使您这样的资产管理人布局这样的行业。
简毅:我们现在有投,但是比例不大,不过也超过了行业平均数。今天我们的主题无论是长青还是可持续,就是刚才李楠总说到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很难,靠什么影响?一定是文化。在中国五千年下来有很多组织、公司有很多愿景跟价值观,但是走到今天五千年下来,中国最后剩下的就是几个字,我们把它抽象成五个字。
第一个是善,我是一个特别相信心善福来的人,没有那么多机制的定量、分析、和收益率。当你看到那足够的财富,看到那些贫困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会考虑一个点还是两个点,而是考虑怎么传播善的问题。
第二个是仁,即怎么利他,这也是中国五千年最好的积淀。中国有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东西,这是五千年所有人内心深处达成的共识,靠什么去影响别人,以及怎么去唤醒这个共识?
第三个是勇,当你说债务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没有勇气不做传统的金融,与传统的90%以上人只愿意做阻力最小的右侧相背离?我们在这个市场有没有做左侧,敢于去承担风险的人?
第四个是智,金融行业的人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年都要有产品创新,我们充分表现了思维的敏捷度,从业者都很聪明。但其实这个行业可能缺少的是智慧,我们怎么用更好的方式去做好金融,去回报投资人,回报社会?
第五个是信,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金融的本质是经营信任的能力。
主持人:我认为这个话题总结到最后,几个关键词就是发展,产品的发展与创新,然后治理结构的发展,投资理念的发展,金融和技术的发展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非常感谢几位嘉宾。
来源:财经杂志
新媒体编辑:曹应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