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IIGF新闻 | 中财大绿金院专家出席“海外项目ESG风险管理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2-03-17

3月15日,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德可持续发展中心、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等机构联合举办的“海外项目ESG风险管理”线上研讨会成功举行。承包商会秘书长张湘和联合主办方代表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来自生态环境部、英国驻华使馆、承包商会、南非标准银行、全球基础设施基金、亚投行、电建国际等机构的专家作专题分享和研讨,170名各界代表线上参会。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一带一路”中心副主任汤盈之主持。



在开场致词环节,张湘秘书长指出,当前ESG标准与规范逐渐成为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融资的必要条件,也正在成为企业有效识别和管控海外项目风险的重要抓手,中国承包商需要尽快将ESG管理纳入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为支持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中德可持续发展中心(CSD)哈根主任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环境挑战的日益严峻,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ESG)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东道国、金融机构和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CSD将同承包商会继续紧密合作,支持中国承包商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伦敦大学亚非学院Ulrich Volz教授表示,当前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已制定了相关ESG标准规范,下一步学界需要加强与业界的联动,推动ESG标准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王珂礼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绿色金融与发展中心制定“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和绿色发展指南的情况,并表示该中心将致力于帮助中国投资者降低海外项目风险,并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在主旨发言环节,生态环境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朱源博士、英国使馆金融与专业服务处高瑞参赞、承包商会战略与咨询部尚升平主任、复旦大学王珂礼教授、南非标准银行牛超、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高级基础设施融资专家Towfiqua Hoque分别作专题报告。

朱源博士分享了《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相关情况。该《指南》由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2022年初共同印发,旨在鼓励中国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海外投资的全过程,将项目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等内容纳入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并提出在境外项目建设运行重要节点生态管理的具体举措,鼓励企业在项目中采用国际通行规则或更严格的标准。

高瑞参赞指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意识到ESG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特别关注基础设施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ESG标准正在对当地就业和社区产生深刻影响,迫切需要与基础设施项目ESG相关的解决方案,承包商会作为行业代表,在标准引领和业界交流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

尚升平主任介绍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指引2.0》的主要内容。该《指引》2010年由承包商会发布,是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首部社会责任自愿性标准。2012年被商务部全文转发,成为指导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规范。为顺应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中国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承包商会于2021年对《指引》进行了修订,突出企业社会责任高层治理、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和责任供应链等核心议题,按照ESG框架明确了企业在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

王珂礼教授围绕绿色转型期基建项目的融资机制做了介绍。他谈到,亚非地区有非常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在能源绿色转型阶段,新能源相比传统能源更容易获得多元的国际融资,并享受灵活的融资方式。他建议中国投资者尽可能利用大数据进行ESG尽职调查,并加强与本地化企业合作,从而降低投资的社会和环境风险。

牛超指出,研究表明ESG投资表现普遍优于传统投资组合,因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需要参考相关政策和规则,评估和管理项目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对于企业来说,则需要注意在项目开发前期进行尽职调查,聘请ESG相关领域的专业顾问,与东道国政府与贷方提前接触,深度识别项目需求,使融资框架更加符合ESG规范。

Towfiqua Hoque表示,全球基础设施基金(GIF)通过可持续基础设施标签(SI Label)为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提供支持。SI标签作为资产质量和项目可持续性的可靠参考,可以促进私人资本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混合融资,更好地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在嘉宾讨论环节,中国电建集团海外事业部办公室专家王哲博士、亚投行投资业务服务局专家朱祉熹博士、海外项目融资专家岳洋博士分别从企业、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和国际商业银行视角对ESG融资中各方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解读。王哲博士分享了电建国际通过对融资风险的识别、对更严格标准的执行和对项目社会环境风险的评估来指导ESG融资实践的实践路径;朱祉熹博士提出,金融机构有责任助推更高的ESG标准,金融机构对ESG的关注重点也已从贷前扩展到了项目执行阶段。岳洋博士认为,对于国际金融机构来说,整合绿色金融标准至关重要,同时应重视与东道国政府和当地咨询机构的沟通,以便深度了解当地市场和风险。

2021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融资操作手册》和《中国基础设施项目第三方市场合作:ESG操作手册》研究报告。两份报告均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旨在为参与海外基础设施项目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联合融资和ESG管理操作指引,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共同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商业可行的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本次会议基于两份报告的研究成果,邀请各利益相关方,深度围绕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借鉴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和最佳实践,提升海外项目ESG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讨论,以期为加快我国海外投资第三方市场合作献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