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与绿色金融高峰论坛1月20日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应邀出席,并主持高端对话——“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和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开发银行贷委会正局级专职委员卢汉文、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蔡宇、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处处长陈亚芹、中国银监会湖州监管分局副局长蓝春锋、天风证券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胡晓斌就该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交流。
围绕绿色金融的发展和实践,卢汉文提出三点看法。第一,绿色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发展绿色金融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绿色金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如何落到实处,既要对金融机构有鞭策,又要有政策引导。第二,开发银行服务国家战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离不开开发银行的参与。第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重点是为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落地实践。
陈亚芹指出,中英财金对话上提出的中英绿色金融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是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引领性和体现大国责任的行为。从出发点角度看,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虽复杂,但会将对未来业务策略方向造成一定倒逼影响;从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市场角度来看意义重大。她表示,目前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已取得一定前瞻性成果,仍面临诸多有待共同解决的具体问题。
针对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要性,王遥教授进一步强调,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要性在于目前环境风险没被内生化,发展绿色金融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将环境成本内生化。对金融机构而言,如果投资时没有考虑环境风险,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定价。此外,国际资产拥有者也发出强烈信号,表示若资产管理公司不考虑ESG因素,他们将不会把资产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于此同时,我国监管部门也将出台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结合绿色保险发展情况,蔡宇指出,近年来绿色保险产品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可归为四大类:一是参与环境风险管理,助力投保企业加强污染防治管理; 二是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如森林保险、蜜蜂保险;三是助力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发展的产品服务;四是帮助企业或农户应对气候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如风力发电保险、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等。此外,保险资金用于绿色投资的范围项目也不断扩展,如京沪高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能源、新型绿色产业等。
胡晓斌表示,从证券公司角度来看,绿色金融的核心在于企业是否有发行绿色产品的内生欲望,企业发行绿色产品过程中关心的客观问题是发行成本。因此,期待行业监管部门推行利好政策,通过提高相关流动性,让市场自然而然地给出绿色产品成本。
蓝春锋认为,监管部门主要是以绿色银行评级和绿色专营体系建设为目标,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湖州监管分局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建立了完善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二是支持湖州银行率先进行中英信息披露试点,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小法人绿色银行和绿色金融综合信息平台。三是自行研发全国第一个绿色银行评级系统,实现了绿色银行评级的可视化、精准化和自动化。四是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体系,构建了全市银行业绿色金融创新清单,引领银行机构在绿色项目、绿色智能制造、绿色消费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五是建立和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支持体系。
互动环节,围绕绿色建筑在绿色债券方面的新动向与存在问题、推动企业信息披露能否为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开发性金融在绿色“一带一路”中能起到的作用、生态修复的投资回报、绿色保险服务节能环保产业上的创新等相关问题,五位嘉宾与参会者展开了热烈探讨。
王遥教授总结指出,绿色金融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它的使命,践行社会责任是它的情怀。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国开行开发性金融,还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取得诸多成绩,同时也面临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各利益相关方围绕面临的挑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合作,予以解决和推进。
本次论坛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节能环保金融联盟共同举办。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环保部政策法规司、银监会政策研究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中国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国发节能环保集团等政府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国际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界、新闻媒体10多个行业,共计300余人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