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与动态 > IIGF新闻 > 正文

【揭晓】绿色金融十大新闻网络票选结果与传播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7

回顾过去的2017年,绿色金融发展提档加速,在我国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月14日——农历新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人民银行再度公布重大政策进展,在其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将同业存单、绿色金融纳入MPA考核。此举对于完善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从事推动绿色金融事业的人们来说,这一举措也为过去一年的辛勤努力划上了圆满句号。

值此之际,我们对于此前进行的2017中国绿色金融十大新闻网络评选结果予以公布,并从此次网络投票出发对过去一年绿色金融的新闻传播工作做出分析。

2017年10大绿金新闻网络投票结果

1.JPG

2018年1月中旬, 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十大新闻网络评选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由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主办、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指导。经过一周投票,本次网络投票共获得单条微信阅读量20,000余次,点赞数700余个,有效投票共计10434个。依据网络投票情况。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如下:

基于投票结果的分析

新闻初选与舆情热度

在新闻初选阶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依照新闻报道量、转载量、阅读数、点赞数等重要舆情指标,通过大数据平台抓取到了大量优质新闻信息,最终入围投票的25大新闻系经行业权威专家综合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力、标志性等因素筛选得出。但在初选时,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在舆论中传播热度相对较低,故未能进入最终网络票选的范围内。这样的现象也为我们未来的投票活动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我们也会在数据抓取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征求业内专家意见,使投票活动的新闻选题更加丰富。

主体共鸣与网络投票

从网络舆情传播的角度看,新闻主体越明确,在投票时受到的关注程度也就越高。因为当新闻主体与投票主体存在一定关联性时,更易引发投票主体的情感共鸣。从另一层面上来看,一些内容较为宏观的新闻与投票参与者之间直接粘连性不强,共鸣点相对模糊,使得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未能在网络票选中脱颖而出。例如:

——八国央行成立央行绿色金融网络

——中英十家金融机构启动环境信息披露试点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

上述新闻未能在网络票选中居于前十,但在初选时舆情热度指数却很高。仅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单条舆情来看。如下图所示,在2017年6月间,由五省区试点产生的舆情热度提升十分明显。较之前后数月,该舆情综合覆盖指数明显达峰。加之公众传播过程中,大量投票主体对于绿色金融领域的理解程度相对不高等原因,可能使网络票选结果与从舆情热度出发的初选舆情排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同。但是这样的现象,并不能影响网络投票行为的宝贵价值。因为无论是否熟知这个行业,每一张来自网友的投票就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一次了解,更是一份关注和支持。

图:2017年3月至8月绿色金融综合传播舆情概览

22.JPG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创新落地与传播特性

此次绿色金融十大新闻的网络票选结果中,涉及产品落地创新的新闻获得了较多投票和关注。5条绿债产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和政策法规)新闻入选上榜,马鞍山绿色商业银行创立等创新落地举措也居于投票结果前列。在我们此前以绿色金融为关键词,形成的综合舆情词云中也发现了这一特点。在相关词云中,绿色金融的绿色属性被客观灌输、强调的频次最高。与此同时,改革创新、发展、探索、建设、促进等词语高频次出现,体现了绿色金融的改革创新和前瞻特性。此外,决定、地方、机制、出现,呈现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相关舆论主体的身份属性更加倾向于政策制定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去几年,中国绿色金融从政策创新到实践落地的发展特征进行了客观反映。创新政策的制定培育了良好的发展土壤,推动了更多实践主体向绿色创新发展前进。

图:绿色金融高频词云分布

3.JPG

对于绿金传播的几点浅见

在此次绿金十大新闻评选投票活动进行后,网友对于绿色金融传播的关注和理解让我们倍感鼓舞,也给予了我们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宣介绿色金融共识的力量。针对进一步加强中国绿色金融传播,我们想借此机会提出一些浅见,以供抛砖引玉:

解决优质信息供给,概念廓清和公众理解问题。

目前,我们对于公众对绿色金融理解程度的评估尚缺乏量化的数据。但如何加深公众理解,引发情感共鸣,汲取公众力量,助推绿色金融发展,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基于一定数量的受众分析,我们将解决优质信息供给问题列为首要因素,未来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发力:

摸清什么是优质的绿色金融传播信息。需要从受众角度出发,调查研究做好各类传播信息的数据测算,并以此设计传播产品。

明确阐述绿色金融的价值逻辑,讲清绿色金融的相对优越性、兼容性,以及发展绿色金融的时代使命和任务。

识别更多的绿色金融优秀传播者,提供、讲述能够引发思考和赢得公众期待的优质信息。

国际传播中,讲述中国当前的发展任务,加强中国绿色金融的对外信息披露,以及提升中国绿色金融国际传播的信息供给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发挥民间传播者的作用。

解决传播资源配置和传播策略手段问题,实现各媒介信息供给的全面增量。

目前,绿色金融传播已具备相当的舆论曝光总量,但在媒介渠道选择方面,仍然较为集中在新闻媒体和网站上。但事实上,除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等为数不多的媒体外,暂未发现有开设绿色金融专题、专页的主流和重点新闻网站,也没有全职专门配置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新闻媒介记者及相关人员。因此,进一步通过促进主流新闻网站报道,扩容绿色金融信息传播报道总量仍存在很大空间。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绿色金融主体通过新媒体传播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因此,如何解决绿色金融信息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增长也需思考。对此,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包括:

拓展各级宣传部门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行列中。加强与开展绿色金融实务工作的各政府部门联系,依托政府及官方宣传的统一调配和宣传经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明确、有效有用、有操作性、有创新性的相关政策。

在传播媒介中明确支持绿色金融,推动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任务。在行业中树立宣传绿色金融的标杆和典型。优化各传播媒介内部的人员和资源配置。由相关机构建立完备的专家库和媒体库,定期组织媒体人员培训,加强与媒介的机制化联系和传播信息的统一调配能力。

加强在新媒体中的信息投放力度,运用好新媒体对公众传播的“抵近优势”。制作具备适合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如视频、图片、漫画等。加强与具备传播优势和传播口碑的新媒体联系。鼓励各实践主体加强合作,建立新媒体矩阵,形成新媒体传播合力。

解决各个实践主体的传播人才问题。在传播活动中,人是最重要的传播载体和实践者。在目前绿色金融传播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提倡各绿色金融实践主体,建立和配置专门的绿色金融传播人员和储备梯队,培养和吸纳兼通绿色金融和传播的专业人才。


综述:吕今平、陈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