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在2019年会期间发布了研究报告《多边开发银行在绿色“一带一路”中的角色》。据了解,该成果是中财大绿金院继发布《多边开发银行的绿色金融角色》和《多边开发银行间绿色金融合作研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合作案例分析》后又一以“多边开发银行”为主题的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全球62%的人口,30%的GDP和75%的已知能源储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否实现绿色发展对于实现全球气候与环境目标来说,意义重大。但当前,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正在恶化,如果按照这些国家当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2摄氏度情景”的目标无法到达。只有确保将“绿色”融入“一带一路”投融资活动战略发展目标中,才有可能实现全球气候与环境目标。促进“一带一路”投融资活动绿色化方法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充分发挥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院长徐洪峰表示,该报告通过对“一带一路”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针对现存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了如何利用多边开发银行的各项优势来推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为多边开发银行找准自身在绿色“一带一路”中的定位提供支持。“事实上,多边开发银行可以通过加强投融资活动和能力建设、强化协调者角色、做好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突破阻碍‘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发展的瓶颈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部负责人Mathias Lund Larsen表示,与一般的商业机构相比,多边开发银行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反周期性、优惠性、技术援助专业性和更强的社会资本动员力,通过发挥这五个方面的优势,多边开发银行能更好地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本国绿色可持续发展。
新媒体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