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2019养老金融报告》。据了解,该成果为我国首份从金融学科角度发布的针对养老产业的养老金融工具专项报告,对我国养老产业的未来进行了预测,并对养老金融工具选择提供了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发展老龄产业提出明确的金融支持规划和政策。近年来,我国老龄产业在取得显著成绩和较快发展的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凸显,金融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力度亟待增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当前,对于养老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他学科,如政策、人口学、老年学、社会保障等角度。养老金融作为健康金融和可持续金融的重要一环,亟需从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角度出发,进行具体研究。健康金融板块是中财大绿金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健康金融课题组中专门设立养老小组,通过深入研究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护理险、以房养老险、意外伤害险、养老目标基金、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养老地产信托和融资租赁十种金融工具对于养老体系的贡献度,提出养老金融工具的具体施用路径,进而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中财大绿金院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课题组组长任国征表示,关注老年健康也是该报告的一大特点。在具体研究中,一是突出重点,将养老体系下的老龄产业和养老金融中的金融工具作为两个学术方向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二是注重方法,实施实验室、课题组和数据库三位一体的模式,保障了养老金融研究跨学科、重数据、国际化的研究目标的实现。三是讲究实用,养老金融是实践性较强的话题,课题组当前研究的十种金融工具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很多设计与论证中获有关部门肯定。
据悉,中财大绿金院在养老金融方面还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养老金融政策,将对现有政策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并按逻辑分类。二是增加养老金融工具研究的种类和深度,如研究新农合、公共养老储备基金、家族信托、养老ABS、税收递延保险等对养老的贡献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经验研究,在原有对美国和日本先进经验研究之上,添加对瑞士的成功经验和波兰的失败经验等的研究和探讨。
新媒体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