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外交部回应美对华征收125%关税
2、电芯现结构性紧缺 储能行业迎供需反转
(二)地方
1、云南金融监管局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深圳提出19条举措 服务深圳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
国际
1、欧盟执委会主席:欧盟同意将原定于4月15日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90天
2、美舆论质疑特朗普阵营公然操控股市牟利
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中国应关注美债面临的潜在风险
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发酵,近日美债收益率显著跳升。其实在此之前,一系列事件也都在指向这个风险——美债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债务上限问题再现,马斯克领导的效率部痛下狠手裁员减支,海湖庄园协议提出对美国国债的变相违约,这些事件都让市场感到不安;包括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等华尔街重要人士也纷纷对美债市场表示担忧。
首先,最直接的担忧自然来自于美债的快速积累。美国过去政府债务的积累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密不可分:在经济衰退期,政府扩大开支支持经济;在经济扩张期,则进行财政整顿。然而,本轮新冠疫情以来,美国的财政支出易松难紧,呈现持续大规模宽松的格局。2023年,美国净海外债务达到20万亿美元,占GDP的70%,这一规模和比重分别比2006年上升了10倍和4.3倍。美债市场当前的困境是经济和市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债务积累、债券市场流动性下降、安全性担忧、波动性上升都考验着美债市场的韧性。
除此之外,美债和美元还因其诸多非经济优势带来的独特属性被称作“TINA”(别无选择)。
首先,美国国家道德水平明显下滑。美国开国时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曾主张即使是敌人持有的国债也不能违约,“政府不能回溯干预金融交易”。这种政府提供的安全性确保了美债最强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其次,美元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及其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然而,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态度,以及对欧洲等盟友的不友好行为,都可能影响盟友国家对美债的态度。
雪上加霜的是,美联储尽管在2023年硅谷银行的“闪崩”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流动性管理经验,但是,在川普“对等关税”政策的搅动之下,美联储面临着新的困难:是提供流动性,还是稳住通胀。这是2023年美联储所没有的约束。此外,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卫生组织,对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不重视,以及大幅削减国际发展援助预算等行为,都在削弱美国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