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4.9

发布时间:2025-04-09

国内

(一)全国

1中国石油油气田生物天然气首次并入城镇燃气管网。

2.岸电入海!我国最大规模海上油田群岸电工程全面竣工。

(二)地方

1.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一期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2.灵寿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首次爆破成功!


国际

1.泰国启用太阳能智能码头,推动湄南河绿色出行。

2.波黑伊沃维克风电项目顺利完成全部风机500小时定检工作。


观点

秦海岩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贯彻落实“136号文件”,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36号文件”的出台,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统一各地政策和市场规则,确保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及时雨。

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收购原则在不断发生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的比例正在逐年加大。目前来看,各地方执行保障性收购政策差别很大,保障性电量普遍偏低,并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山东、河北南网等地规定风电执行70%的保障性收购比例;蒙西集中式风电保障性电量只有390小时、蒙东790小时、江苏也只有800小时;有些省份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只有100多小时,其余电量全部进行市场化交易;青海省已经全部推向了市场。在各地政策不断调整,电量和电价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的原有投资决策模型失去了基础,投资收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投资积极性明显下降。发展下去,将会严重影响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持续增长,影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是降低新能源发电项目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稳定项目收益预期,保障企业投资积极性,更好支撑新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机制。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即大家所称的机制电价政策,是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引入的新的电价机制,实质是一种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范围内的电量,按照确定的“机制电价”与“市场交易均价”的价差进行结算,当“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机制电价”时给予差价补偿,高于“机制电价”时扣除差价。通过这种“多退少补”的结算方式,提高新能源项目投资收益的预期,降低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新能源项目成本主要是来自初始投资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极小,且投资回收期长达8年以上。因此,新能源项目的投资收益确定性至关重要,直接关乎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新能源项目融资比例通常在80%左右,成本回收期内,融资成本构成度电成本的主要部分。提高收益确定性,稳定预期,可以降低融资成本,进而降低度电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