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800亿市值电力央企准备分拆新能源上市2.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6月20日发布首期中国清洁能源建设景气指数(CEPI)和中国电力建设发展指数(PCDI)
(二)地方
1. 中国石化投资,内蒙古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启动2. 贵州: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直接交易
国际
1. 碳关税的长期可行性:对欧盟和美国钢铁生产部门提出的措施2. 联合国会员国通过保护公海生物多样性协定
观点
2023年4月3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举办“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闭门研讨会,来自高校、政策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包括会计、法律、碳核查认证、钢铁与有色等)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深入交流。与会专家认为,短期而言,目前版本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影响有限,但从长期来看,CBAM以及全球产业链绿色化趋势对中国高碳产业的转型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专家建议,我国应该从三个层面开展应对。一是在国际层面,我国应主动倡议解决CBAM对国别间收入分配负溢出效益的具体方案,促成CBAM收入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同时,我国可发起和促成国际组织对非碳价气候政策工具(如对绿色消费和服务的财政补贴与采购、绿色金融对碳减排的优惠政策及推动减排的各类行业政策)的减碳效果(或“碳价当量”)开展研究,将“显性碳价”和“隐性碳价”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来公正评价各国的减碳努力,避免以显性碳价作为唯一标准来设计防范“碳溢出”政策的做法。二是在国内政策层面,我国应加速完善国内碳市场的机制建设,尤其是应尽快把钢铁、有色等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以加大CBAM覆盖领域的国内减排动力,避免由于国内延误而导致有关行业被迫向国外交税。三是在行业和企业层面,应该加快低碳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强化碳核算及认证方面的能力建设,推进与欧盟在相关规则和机制方面的沟通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