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16

发布时间:2023-05-16

国内

(一)全

1.国家发改委:核定48座抽水蓄能电站容量电价2.国家统计局:4月份光伏电池产量39.92GW,同比增长69.1%

(二)地方

福建前4个月对东盟进出口同比增长19.7%,电、光、锂“新三样”出口大幅增长2.山西首座电网侧新型独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

国际

1.西澳大利亚州计划为2.8GWh电池储能项目提供资助2.全球首座工业化规模SOEC电解槽工厂开工


观点

王晓冉:中国海上风电最终或将走向运装一体

以下为王晓冉演讲的主要内容:

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经济性、现有与正在建造的船舶资源,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海上风电将呈现出运装分离与运装一体并行发展的局面,并最终可能走向运装一体。在特定的工程项目中具体采用哪些船舶,取决于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考量。

基础方面,随着水深的增加,未来主要是单桩和导管架两种型式。目前来看,单桩基础的数量正在减少,更多的项目采用了导管架基础。

风电机组安装方面,主要聚焦于利用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进行分体安装,因此,未来船舶的发展将集中在起重船和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两大类。

对于保障海上施工安全,一方面,需要更先进的船舶;另一方面,需要更完备的技术和管理。对于浮式船舶,需要对海上作业窗口有更精准的预判能力;对平台式船舶,需要对船体与岩土介质力学过程的精确把握,以确保在深水厚泥的条件下,施工平台能站得住,拔得出。

对于海上施工安全的管理,在开工前的风险预判中,我们长期以来坚持通过“一机一算”“一船一算”进行风险评估,对每一个机位的平台船都进行插桩深度及拔桩力的计算,对每一个浮式施工船、打桩船、起重船都进行可作业性的评估。同时,加强施工监测,特别是对于风险高的平台船。此外,将安全保障做法及时形成作业标准,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纪律和行为。

随着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不断向深远海拓展,施工企业必然需要准备面对毫无经验可循的陌生海域。我们要探索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获得未知海域的施工经验参数,利用云技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技术支持和安全管理,这是施工企业需要做的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