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一)全国
1. 生态环境部:新发现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5200余个
2. 内外需求共振 光伏行业一季度保持高景气度
(二)地方
1. 6月1日起执行 四川分时电价政策有调整
2. “五一”期间江西光伏发电创历史新高
3. 国网陕西计划完成86个县(区)10千伏农网巩固提升工程
国际
1.俄罗斯重申将全面坚持和执行石油减产水平
2.沙特下调6月对亚洲客户的阿拉伯轻质原油官方售价
观点
海碳中心总经理崔宇:全球碳市场商业机会与中国碳金融发展模式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从2005年1月1日,全球第一个强制市场出现至今,全球已有 70 个碳定价工具投入运行,其中包括36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覆盖地球1/3人口,涵盖了全球17%的排放量,根据路孚特统计去年大概有8600多亿欧元的碳交易规模,其中欧洲碳市场占87%,而欧洲碳市场90%以上的交易量是通过衍生品。中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顺利完成,目前是2年100亿人民币的规模。
而随着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各类机构对自愿减排碳信用的需求大增。根据联合国统计, 全球共11000多个非国家主体,提出自愿碳中和目标,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变相推动了碳市场的发展。在巴黎协定第六条的政策机制下,国际的碳交易市场未来发展有很大空间。
欧洲碳市场证明了,碳市场目前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比较明显,我国央行2019年左右就提出了减排工具的支持,但是如果没有类似碳定价等工具的支持,中央对绿色发展里面的金融支持很难体现出来。碳金融目前还是依靠8个试点城市、9个碳市场的地方配额、国家配额以及CCER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去帮助我们碳金融寻找交易产品、交易方式和交易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