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4.26

发布时间:2023-04-26

国内

(一)全

1. 全国首个高速交能融合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2. 我国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未来可借鉴欧洲发展经验

(二)地方

1. 粤港开展碳标签互认合作 助大湾区企业提升绿色竞争力

2. 去年青海完成国土绿化525.5万亩 完成防沙治沙127.46万亩

国际

1. 欧盟与挪威签署“绿色联盟协议”应对气候变化

2. 报告显示奥地利可能无法在2050年达到欧盟要求的气候中和目标

观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探索金融机构碳核算

“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避免了因过度使用非价格型激励工具可能带来的市场扭曲问题,极大地减少了监管博弈、监管成本和合规成本,没有产生明显的‘洗绿’‘漂绿’现象。”近日,在“降碳增金 绿色赋能”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围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和未来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路径发表致辞。“金融要支持环境改善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高排放高污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就不能排斥技术指标未达标但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具有显著减污降碳和能效提升作用的经济活动。”雷曜介绍,人民银行正在制定转型金融目录。

围绕绿色金融更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雷曜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建设,实现绿色金融更高质量发展以及与转型金融的协同发展。更加关注中小微等弱势被动主体实现绿色转型,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企业、项目、产品的碳核算,使生态环境效益在金融定价中得以体现。三是稳妥推进金融机构环境风险情景分析与气候风险宏观情景压力测试工作,前瞻性做好金融机构环境气候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