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氢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预计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约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将纳入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清洁氢能经成为全球所有碳中和路线的关键支柱之一,预计可助力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5%的去碳化,预计到2050年,对于氢能的需求量增长将高达7倍。氢能生产潜在总市场容量有望在2030年底翻倍增长,到2050年底将突破1万亿美元。
氢能作为储能载体的移动式能源和分布式固定能源,将为人类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有力保障,应建设大规模绿氢制备基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西部地区应成为绿氢主体供应基地。按西部五省占比50%测算,2060年风电+光伏装机24亿千瓦,发电量4万亿千瓦时,若通过氢储能,不用考虑上网问题,富余发电量可制氢5000万~7500万吨。
在氢冶金方面,百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正在启动。利用海上风电或者光伏建站,计划在南海湛江建设百万吨氢冶金项目进行示范。
在固态储氢方面,从体积储氢密度、安全性等因素考虑,固态储氢是具有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储存方式之一,可实现工业副产氢净化储运一体化,以固态储氢为氢源的“电电混动”氢能源汽车将成为新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第一个‘电’是指燃料电池提供的‘电’,是动力系统中的主要电源,采用以固态储氢为氢源的燃料电池,提供稳定工况下的输出功率;第二个‘电’是指储能电池提供的‘电’,是动力系统中次电源,用于车辆启动和加速等瞬态下所需的大功率。
在电解槽方面,电解槽需求带来的装备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总氢2.12亿吨,若中国占比30%,则约3900万吨,按照65%为绿氢、约44%的负荷考虑,约需450GW电解槽,则需5MW约10万套,产值约1.4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