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10.12

发布时间:2022-10-12作者:绿色金融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国内

(一)全

1.全国首批绿色应用软件产品认证证书颁发


2.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发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征求意见稿)

(二)地方

1.福建连江发布全国首个海洋渔业碳汇建设体系


2.青海建设清洁能源高地 上下游循环体系初步形成

国际

1.马来西亚拟引入碳排放税 助力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

2. 埃及将在cop27上展示非洲气候融资项目


观点

徐春明院士:顶层布局推动“补链”,打通氢能产业各环节


氢能产业链条长,涵盖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加,下游用氢环节,要形成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最关键的是制、储、用各个环节的衔接。目前,单论制氢,已经不存在卡脖子技术,但是制和储,储和用之间都存在“空隙”,两两之间的有效连接比单个技术的要求更高。比如氢气生产出来以后,如何走完“最后一公里”,实现“氢进万家”?这对储运就有很大的要求。我们大规模的制和用都没有问题,但是要把氢分销到千家万户,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就存在很多的问题。让制、储、运、用形成一个链条,这方面不是很成熟。

氢能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要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行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把“顶层设计”做好,引导行业良性的发展,避免出现“野蛮生长”。


其次,需要在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对各个环节的产品都进行规范,比如氢存储、运输的方式各种各样,如果缺少标准的规范,就会变成“一团乱局”,不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此外,政策还要关注行业中卡脖子的材料、设备、系统。在氢能产业中,有的环节可以靠企业自己来发展,有的环节则需要由政府来推动,比如一些企业不愿意干但对于行业发展又很重要的环节,就需要发挥政府职能,把产业链各环节打通。


“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风电、光伏将会迎来大规模发展期,西部风光资源丰富的区域会成为大规模增长的主力,但真正电力负荷大的地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存在区域的不匹配问题。所以氢能被视为一个解决路径,氢的用途更灵活,储存方式也较多,但目前来看,在这些地区可再生能源就地制氢还存在一些难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可以把绿氢变成绿氨,因为氨的储运容易得多,可以大规模长距离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绿电存储方式。同时,氨还可以用来制化肥,增加了应用场景。


政府层面应该从顶层来布局和引导,与制氢端和应用端相比,储运环节存在“光花钱难见效”的困境,需要政府来引导。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逐效益,对于一些不受关注但是又很重要的环节,就需要政府来“补链”。目前,很多技术和产品大家都在做,但不同的“制”和“用”对“储运”的要求不同,高压、管道、液态、固态,哪个路线是合适的,要用最适合的技术路线把不同的环节拼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部分需要政府更多的发力,弥补薄弱环节。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王一帆

新媒体编辑:张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