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国
1、农发行成功续发绿色金融债券34亿元
2、交银国际维持银行业同步评级 指碳中和驱动绿色金融市场迅猛增长
(二)地方
1、宁夏绿色金融服务用水权改革迈出第一步
2、陕西省汉中市出台首个金融支持“双碳”工作细则助推绿色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理事长史建平:
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积极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将发生转变。这需要财政、环保、产业等多部门联合协同才能减少行政和业务壁垒,形成政策合力。其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协同将对促进中国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方面,可通过建立健全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为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有利支撑。今年5月,财政部正式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旨在明确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发挥财政资金、税收、政府采购等多项政策协同作用,形成财政部门上下联动、财政与其他部门横向互动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有力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意见》的指引下,相关财政部门需不断创新完善政策制度,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引导、税收调节和政府绿色采购等多种政策措施支持绿色发展,如继续推行包括补贴、贴息、减免税等政策,以提升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同时,可利用财政资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来推动社会资本更多参与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项目,带动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绿色税制已初步建立,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统筹相关税种,以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发挥反向约束和正向激励机制作用协助绿色金融政策促进低碳发展。
货币政策方面,应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强化市场机制的刚性和韧性,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如2021年11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已经累计支持银行向企业发放低成本贷款439亿元。日后,货币政策应继续通过适度政策倾斜,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助力煤炭、火电等涉煤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加大转型金融、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广力度,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产品的覆盖面和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绿色经济领域、绿色小微创新型企业等,让金融与绿色经济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