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8.5

发布时间:2022-08-05作者:
国内
(一)全国  

1、新华社: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稳步扩大,配套制度法规提上日程

2、深交所发布ESG评价方法和ESG指数 完善深市特色指数体系 服务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

1、青海:绿色金融助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2、重庆加强绿色金融建设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国际      

1、英央行近30年首次加息50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1.75%

图片

观点      

环境规划院陈鹏:绿色金融有哪些重要特征?

一是范围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随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调整,绿色领域范围随之调整,如某些细分领域的消失或新增;另一种是随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采用相对标准界定的绿色领域和非绿色领域随之发生变化,过去是纳入绿色领域的清洁生产或节能技术,随着技术发展革新,以后可能成为落后产能而归入非绿色领域。上述两个方面是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呈现阶段性的重要原因。

二是符合政策导向。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基于此,向绿色领域的投资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具有相对较低的政策风险。相反,投向非绿色领域则存在较大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这种导向作用,有利于增强社会资本长期投资信心,提前谋划尽早布局绿色投资,助力绿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及壮大。

三是亟须激励机制。绿色领域普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通常需要政府付费或提供可行性缺口补助。尽管绿色投资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但总体来看由于投资回报机制不够健全,商业模式尚不完善,亟须金融、财政等政策协力发挥增信和降成本作用,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例如,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环保贷等生态风险补偿资金,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绿色项目贴息等,这些引导激励机制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助力了生态环保项目顺利融资。随着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的日益完善,绿色领域投资回报机制的逐步健全,绿色金融对引导激励机制的依赖将不断弱化直至退出。

四是产生额外成本。额外成本主要是指区分绿色领域和非绿色领域以使用差别化政策机制所需要新增的成本,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的认定或评估认证,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核算,资金是否投向绿色领域的监督机制等。上述成本能够被消化并且在绿色企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等不同主体间得到合理分担,是解决“假绿”“伪绿”“漂绿”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绿色金融良性发展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