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8.1

发布时间:2022-08-01
国内

(一)全

1. 助力“零碳中国” 共赢零碳未来 3060零碳产业基地在京启动

2.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化体系

(二)地方

1. 云南曲靖市通泉风电场国内首台185/6.25兆瓦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2. 内蒙古锡林郭勒“风”“光”无限 再引百亿新能源项目



国际

1. 法国确立电力储存领域招标机制

2. 阿联酋力推“可再生能源+储能” 大力发展热储能、氢储能


图片

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庄贵阳: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需要健全的制度政策体系作保障。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多个配套政策文件陆续出台。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发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顶层设计、擘画行动路线图。为指导和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各省(区、市)陆续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地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就协同推进减污和降碳提出一系列重要任务举措。这些政策、规划、举措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把系统观念贯穿于“双碳”工作全过程,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经济发展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凸显。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基本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