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17

发布时间:2022-05-17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1~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2、李克强:加快建设新的发电项目,取消煤炭限产指标

(二)地方

1、“十四五”期间四川将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4100万千瓦

2、山西晋东华润燃气公司启动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

国际

1、美战略石油储备降至1987年以来最低

2、IEA:化石能源涨价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竞争力

观点

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储能产品定价权应回归技术创新本质。

从长远发展来看,储能企业应当在“性能、安全、降本”三个方向齐发力,提供更适用于具体项目场景的产品和服务,帮助业主获取更高的收益率。但产品如何同时兼具性能、安全和低成本这个“不可能三角”,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

首先,随着储能价格机制逐步厘清,按效果付费将倒逼储能企业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比如,远景能源通过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等数字管理技术,对发电功率和电价实时预测,给业主提供最优的充放电策略,可显著提升储能全生命周期吞吐电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

其次,通过技术创新和供应链合理降本,提高各环节的技术水平,减少电芯在全寿命周期的衰减,释放出更多电量,是提高项目收益的关键要素。储能冷却和集成方式对大容量电芯运行性能也有明显影响。远景智慧储能采用液冷产品技术路线,在提升电芯使用一致性、减少电芯性能衰减的同时,还将自身耗电量降低30%左右。

最后,在行业致力于降低成本的当前,反而应当加大对安全的投入。企业要严把电芯质量关,做好电气设计保护、电池热管理,重视储能运行状态监测、消防报警和灭火,确保储能项目安全运行零事故。

预计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可能会超过5吉瓦/10吉瓦时,其中90%以上为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这意味着储能规模将在2021全年2.4吉瓦的新增装机量基础上翻番。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史熙熙

新媒体编辑:蒙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