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5.16

发布时间:2022-05-16

国内(一)全国1. 国家发改委: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

2. 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风电塔等6项技术入列!国家能源局公布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二)地方1. 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拟于今年下半年开业运营

2. 云南省天然气南环线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会在昆召开

国际1. 希腊绿能岛屿通过风能太阳能发电实现能源自给

2. 新加坡电力公司将在越南投资5.376亿美元用于绿色能源开发

观点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江:生物质能成为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乃至未来中长期,激发强大内需潜力是建设生物经济强国的重要抓手。

一是要赋予生物技术经济属性。与信息技术类似,生物技术的经济属性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意味着提供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将有利可图。回归生物技术经济属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确保从事研发、生产、服务各个环节的生物技术企业,能够获取合理的经济回报。积极探索创新生物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准入及定价机制,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外,大幅度放开生物技术和服务的准入限制,绝大部分交由市场确定价格,激励企业安心从事高附加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二是要保持生物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生物技术企业能否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尤其是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生物经济领域创新企业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应对国际科技创新环境的关键。创新企业应继续发挥比科研院校更贴近需求、比国外同行更贴近国内市场的优势,更多面向行业细分市场追求臻美极致,积极挖掘“无人区”层次的内需潜力。进一步完善针对创新产品和服务“勇于尝鲜”“消费得起”的政策环境,促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准入、定价、质量监督、配套服务、舆论引导等多环节完善,加快形成“创新企业盈利-消费者买单-企业再创新”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是要发挥政府在扩大生物技术市场应用空间的积极作用。从部分生物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看,政府采购等手段有力带动了生物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例如,部分城市将产前基因检测筛查等项目纳入地方医保范围,大幅度带动了本地及国内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要激励有条件、有潜力的区域,实施更多生物产品和服务的应用示范带动项目,积极推广复制好经验好做法,实现以应用促发展,以示范的小市场带动推广的大市场。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杨天琪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