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2.17

发布时间:2022-02-17

国内

(一)全国

1 进出口银行与中国人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中标国内最大投资额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

(二)地方

1 浙江省宁波市政首个“碳达峰碳中和”实践案例新鲜出炉

2 山东省出台十条措施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快落地

3 江苏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明确十项任务七大举措

国际

1 柬埔寨发布碳中和长期战略,环保和发展愿景相切合

观点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廖林: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转型,金融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提高绿色金融战略定位。发展绿色金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金融业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保护生态的应尽义务。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助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范环境与气候风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作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把“双碳”目标要求全面融入自身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全过程,加快绿色转型进程。

明确绿色金融转型路径。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金融机构要制定自身的绿色转型目标,探索服务“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要加快运营低碳化。大型金融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将节能减排内化为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建立健全内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制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完善低碳运营模式,加强碳足迹管理。另一方面,推进资产低碳化。按照国家所需、金融所能的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转型,保持投融资政策的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贯穿投融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碳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丰富绿色金融供给。在投资端,要围绕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布局资金链。以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和地方试点作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的主攻方向,重点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产业以及二氧化碳封存与捕获应用、储能等绿色技术倾斜,推动金融资源从高碳行业配置到低碳领域。在资金端,要加强碳金融和气候投融资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研究,积极应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渠道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通过不同种类的政策支持工具应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围绕拉长期限、盘活资产开展金融创新,形成更多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等产品,促进绿色消费。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郭玉茹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