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2.10

发布时间:2022-02-10

国内

(一)全国

1 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实现中和

2 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3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达99.5%

(二)地方

1 江苏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以五大类固废为重点

2 吉林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国际

1 中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物资成功交付


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

碳中和将倒逼高耗能行业技术进步,催化产业链加速发展。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测算,2030年碳达峰时,预计全社会将向零碳产业投资8.5万亿元;技术进步将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创造10.9万亿元GDP。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及其上下游,电动汽车、生物燃料等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新的增长点。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碳中和产业本身发展潜力巨大,将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极大地提升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低碳发展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温升控制在2℃以内为目标,2030年碳中和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使中国失业率下降0.3%,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的岗位是最多的;相比煤炭生产领域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岗位更加清洁,对从业人员更友好。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统计,到2020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工作人员在450万人左右,与煤炭生产领域的工人数相当。2030年低碳领域的就业人数可达6300万人,约5850万人的可再生能源就业缺口将极大提升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实现碳中和目标,要优化能源结构,控制传统能源消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发电是太阳能和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过去五年我国的风电年均新增约3000万千瓦。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12亿千瓦以上。发展清洁能源,还能降低对国外油气能源进口的依赖,对降低极端天气和气候灾害损失,降低我国对石油输出国的依赖,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升生产制造的自主性,意义重大。

实施绿化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也是最重要的贮碳库。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发挥巨大的碳汇功能。要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废弃矿山等国土空间开展绿化,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风沙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城乡绿化,推进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和森林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积极探索推进林草碳汇交易。鼓励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建认养、基础设施、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持续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模式,提高社会公众对义务植树的认知度和参与造林绿化的幸福感,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杨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