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2.9

发布时间:2022-02-09
国内
(一)全国

1.三部门发文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严禁新增产能 鼓励钢企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2.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

3.工信部 发改委 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地方

1.天津市首笔“碳表现挂钩”贷款成功发放

2.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工行江苏省分行将战略合作 生态环境领域5年获两千亿元授信额度


国际

1.巴西政府颁布法令 支持海上风电项目

2.法国电力公司决定再停运三座核反应堆

观点

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新兴产业发展如何开启大周期

近年来,无论是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脱虚向实”,还是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对于重振实体经济和发展新兴产业,都可谓是重大利好。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过程中应胸怀战略思维,立足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兴产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收获更大的新兴产业“大周期”新红利,必须依靠科创引领、数智赋能,着力推进消费内循环和科技内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练好内功,实现消费、制造、科技、投资、服务、金融等全方位循环,释放未来内需潜力。

从微观机理来看,受疫情和外部形势等变量影响,短期的需求萎缩可能是需求的变化或转移,比如线下转向线上,以及品类或平台间的转移。因此,通过“四维整合”即有效整合和运用好相关政策、技术、模式、场景等要素,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企业供给能力,满足用户独特价值需求,成为保持战略定力、挖掘内需潜力的关键恒量,也是企业和城市在双循环格局下赢得先机的不二法门。

作为中小企业而言,决不能盲目追求数字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产业内生逻辑,科学评估自身是否具备数字化转型所需的行业经验、管理水平、人才梯队、价值导向和信息化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和量力而行,避免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应着眼于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以绿色发展为出发点、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流程再造和供应链协同创新,加快产业迭代兴替,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主编:吕今平

本期责编:宋汶禹

新媒体编辑:白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