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8.6

发布时间:2025-08-07

国内

(一)全国

1.国家能源局:综合考虑新能源基地开发建设情况,统筹研究后续外送通道规划建设有关事项。

2.国家能源局:统筹布局后续“疆电外送”输电通道,支撑清洁能源开发外送。

(二)地方

1.河北:无法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履行变更手续后开展绿电直连。

2.江西赣能上高清洁煤电项目1号机组满负荷运行。

国际

1.波黑总理称碳排放交易体系有望于2025年底推出。

2.CW Enerji 将利用土耳其补贴来建设太阳能电池板工厂项目。

观点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高洁、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王文静:“苏超”爆火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启示

一方面,赛事凭借高流量属性、对年轻客群吸引力及公益标签,为商业银行开辟了提升品牌形象与拓展增量客群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创新服务模式,在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精准响应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此外,体育产业从基建到终端消费的全链条生态蓬勃发展,也为商业银行公司业务与零售业务的开展注入多维增长动能。在“苏超”爆火的过程中,与其合作最深、早早以较低价格锁定赞助权的江苏银行成为最大赢家。对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也能够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一是深耕多元场景,打造差异化服务闭环。商业银行可借鉴江苏银行通过赛事场景嵌入提升品牌形象与客户活跃度的成功经验,深耕文旅、艺术、体育、留学等高频消费场景,结合区域特色打造场景金融生态平台,同步覆盖全客群需求。例如,针对年轻群体提供演出/赛事分期购,面向银发客群设计康养民宿信用住,匹配家庭客群推出研学旅行利率优惠等,形成差异化价值闭环。此外,还可建立动态权益交换机制,例如,允许用户将未使用文化权益(如赛事门票、展览资格等)转化为信贷优惠或商户折扣等,提升生态流动性,最终形成以场景消费为纽带、全客群无缝覆盖、多方主体共生共赢的开放金融生态。

二是全产业链赋能,从单一场景到生态化布局。商业银行可基于场景转向全产业链深耕,在产业链上游环节,探索场馆基建等长期项目融资需求,基于项目收益权质押、未来现金流结构化安排等提供金融服务。在中游环节,聚焦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企业,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实现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融资业务的线上化流转,通过与核心企业的系统对接,实时监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精准匹配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下游环节,探索C端流量反哺B端的协同机制,实现公私联动。例如,针对赛事合作商圈,打造“商圈智慧结算生态”,通过聚合支付、智能对账等功能,帮助商户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同时基于交易数据构建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开发场景信用类小微贷款产品,实现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与深度渗透。

三是强化科技驱动,推动数智化服务升级。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整合用户在消费中的动态数据(如购票频次、球队偏好、周边消费等),构建全景客户画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维营销策略。此外,可借鉴江苏银行在手机银行App里设置“苏超”专区的形式,通过手机银行搭建垂直运营专区(集成票务领取、赛事直播、社群互动等功能),将流量沉淀为持续迭代的数据资源池,实现客户黏性与业务增长的双向强化。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全产业链智能服务平台。通过与产业链核心企业系统深度对接,实时获取采购订单、库存变动、销售回款等经营数据,构建企业动态信用评估模型,实现供应链融资的自动化审批与额度动态调整,缩短企业融资周期。此外,可探索将账户管理、支付结算、融资服务等功能嵌入企业自有系统的运作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与企业经营场景的无缝融合,以数字化能力提升对公客户的体验与业务协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