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信息专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信息专报 > 正文

绿色金融日报7.28

发布时间:2025-07-29

国内

(一)全国

1.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10月1日起施行

2.华夏银行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

(二)地方

1.贵州:到2030年,构建完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2.辽宁7.77GW风光项目竞配:中国石油、国家电投、华润前三

国际

1.《中俄绿证体系和碳市场合作》倡议发布

2.英国510亿美元核能项目豪赌引发争议

观点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中国有能力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引领全球发展

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是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然而,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高达6000-8000亿美元。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率先出资15亿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刘宁介绍,该基金支持覆盖15个发展中国家的9个项目正在全面实施,目前全球21个联合国机构,提交了上百个新的项目申请。

为推动金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合发展,他强调:一是完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政策框架,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创新开发生态债券、自然受益型贷款等金融产品;二是构建科学的评估和激励机制,参考自然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NFD)框架建立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金融评估体系,推动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三是强化国际合作与能力建设,扩大中国金融机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刘宁从以下三个方面强调了如何从生物多样性金融的角度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履约提供支持:第一,为生物多样性相关工作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第二,支持以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活动;第三,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的经济活动。关于金融机构参与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相关的工作路径,刘宁分享了世界银行创新结合公私资金方面的国际经验。最后,刘宁指出,根据彭博(Bloomberg)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融资规模可达1.15万亿美元,中国金融机构有能力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引领全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