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是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主要交易场所,国际上通常将这些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称作碳信用(carbon credit)。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40个碳信用机制,除了国际气候协定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以及《巴黎协定》第6.4条机制外,还有十余种独立碳信用机制,包括核证碳减排标准(VCS)、黄金标准、美国碳登记(ACR)以及其他区域性或行业特定的碳信用机制;以及35个政府碳信用机制,包括中国的CCER以及北京、福建、重庆等地的自愿减排机制[1]。规模庞大且差异化的碳信用机制创造了大量的碳信用交易需求,因此国际上衍生出了一大批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分别聚焦国际、区域以及特殊创新形式的碳信用交易,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业务模式。本研究系列将分为上下两篇,分别聚焦全球性交易中心、区域性交易中心以及其他创新交易平台,分析不同类型交易中心的发展经验,本文作为系列上篇,重点分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
一、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概览
当前国际碳信用交易市场已形成多层级、多功能的交易所生态系统。从全球碳信用交易基础设施来看,主要的交易中心包括:专注于标准化合约设计与全球交易机制创新的Xpansiv CBL和Carbon Trade Exchange(CTX);拥有深厚金融市场底蕴与完善清算系统、且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下的配额拍卖与期货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能源交易所(EEX)与洲际交易所(ICE);立足亚太金融中心位置优势的新加坡Climate Impact X和香港交易所旗下Core Climate;代表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全球碳信用治理的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及由专业碳标准机构自建的交易平台等,如Gold Standard Marketplace,为特定标准下的碳信用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这些交易中心虽地处不同地域,但均通过各自特色的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服务全球碳信用市场,构建起跨国界的减排交易网络。本文将重点分析Xpansiv CBL和Carbon Trade Exchange两家代表性交易平台,探讨其在提升自愿碳市场流动性、价格透明度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二、案例介绍
(一) Xpansiv CBL
Xpansiv CBL作为全球领先的碳信用现货交易平台,以其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广泛的标准合作关系和创新的交易机制在自愿碳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该交易平台的发展历程始于2009年,Ben Stuart和Nathan Rockliff创立了CBL作为自愿碳交易所,随后CBL于2019年和2016年成立的Xpansiv合并成为Xpansiv CBL控股集团,发展为碳信用市场标准化与流动性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者。Xpansiv CBL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标准化的碳信用合约体系,开创性地推出了全球排放抵消(GEO®)、基于自然的全球排放抵消(N-GEO)和核心全球排放抵消(C-GEO)等系列标准化产品,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明确的质量保证和交易参考,显著降低交易摩擦和尽职调查成本。
Xpansiv CBL构建了全面的碳信用市场接入体系,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在市场准入方面,平台与全球五大主要碳标准建立了直接合作关系,包括澳大利亚碳信用单位计划(ACCUs)、美国碳登记(ACR)、气候行动储备(CAR)、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和Verra VCS,实现了对超过1000个多样化碳项目资源池的接入。在产品创新方面,Xpansiv CBL推出了碳移除信用单独交易与管理功能,响应全球市场对负排放技术日益增长的关注。在与传统金融市场深度整合方面,Xpansiv CBL通过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集团的战略合作,成功在CME推出N-GEO和C-GEO的碳信用期货合约,价格目前在0.4-0.6美元不等,实现了现货与期货市场的有效衔接,显著提升了碳信用的金融属性和价格发现效率。在专业细分市场方面,Xpansiv CBL携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开发了航空碳交易所(ACE),并创新性地集成了IATA的发票和清算系统,专门服务于航空业碳抵消需求,提供符合CORSIA标准的交易平台。
Xpansiv CBL提供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交易机制,为碳信用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价格参考。Xpansiv Connect™平台作为Xpansiv CBL交易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多注册处集成技术实现了碳信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其与Xpansiv CBL的深度整合使交易者能够实时查看持仓估值、执行跨注册处转移,并自动化处理交易后流程,从而缩短了交易周期并降低了操作风险,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从交易到合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此外,在价格发现机制方面,Xpansiv CBL的拍卖平台支持如荷兰式拍卖、英式拍卖和询价功能等多种交易形式,实现T+0即时结算,参与者能根据特定需求与实时市场数据监控数据制定最优报价策略。Xpansiv CBL高度标准化与可定制化并存的产品设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灵活选择,有效提升了自愿碳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透明度。
(二)Carbon Trade Exchange (CTX)
Carbon Trade Exchange (CTX) 作为一个自愿碳信用现货交易平台,以其全球化的市场覆盖以及严格的信用认证标准而著称。CTX由企业家Wayne Sharpe于2009年在英国伦敦创立,目前总部设立于英国和澳大利亚,作为一家完全独立的商业机构运营,不受任何国家机构直接管理。在机构性质方面,CTX通过与德意志银行、西太平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了完善的交易清算体系,并获得了澳大利亚金融服务牌照(AFSL)等重要资质认证。在市场公信力方面,CTX与全球主要碳信用标准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旗下减排机制的交易产品包括Gold Standard VERs、VCS VCUs、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 CERs、BioCarbon Registry VCCs等,确保了交易信用的高度可信性。CTX的市场表现突出,自上线运营以来累计交易碳信用量超过3亿吨,挂牌项目超过2000个,显示了较强的市场流动性。目前,CTX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愿碳交易平台之一,拥有超过600家会员机构,其交易项目涵盖32个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林业保护、碳捕捉等多个领域,并为会员提供全球碳市场数据服务,在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和低碳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CTX通过先进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严格的认证标准,在碳信用额度的认证、发放和管理环节建立了完整的价值链条。该平台严格遵循国际气候变化政策框架,确保所有上线交易的碳信用额度均经过第三方标准的验证和认证,完全符合VCS、Gold Standard等国际认可标准的严格要求。在技术基础设施方面,CTX通过Microsoft Azure SOCII云端基础设施和专有注册系统接口,构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碳信用额度从发放到交易的全程追踪,有效防止了重复计数和欺诈行为。在市场管理方面,CTX为参与者提供实时市场价格信息,帮助他们优化交易策略,评估碳信用额度表现,并就碳抵消策略做出明智决策。同时,CTX积极推动市场标准化发展,通过其独特的项目挂牌流程和中心化数字交易市场,确保了交易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作为市场基础设施提供者,CTX通过其专业、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推动全球自愿碳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三、未来展望
国际领先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Xpansiv CBL和Carbon Trade Exchange通过其市场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国内交易中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展望未来,国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的发展可以从多维度协同推进。在产品体系方面,逐步形成涵盖CCER、地方碳普惠减排量、国际认证减排量等多元产品的标准化交易结构,同时推进产品标准化,制定清晰的质量标准和交易规则,提升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在国际合作方面,与全球主流碳标准机构的互认互通将成为重要突破口;在技术平台方面,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可以支撑起碳信用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碳信用的数字化管理和可追溯。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国内温室气体减排交易中心有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平台,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脚注:
[1] World Bank Group,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4, 2024-05-21,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253e6cdd-9631-4db2-8cc5-1d013956de15/content
作者:
范欣宇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庞心睿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指导:
刘慧心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