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应对这一挑战,上海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制定了《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沪府办发〔2024〕8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水平、多层次、个性化养老需求,同时促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本文将以《行动方案》为基础,对智慧养老的具体实现路径、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策略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行动方案》的新亮点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养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高地,为构建“无处不在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支撑。这一目标体现了上海市在养老科技领域的雄心壮志,也预示着未来几年内,养老科技将成为推动养老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以下几个路径达成:
首先,应加强技术攻关。《行动方案》聚焦智能传感、信息和通信、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致力于提高养老科技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水平。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表1 智慧养老的技术攻关路径
资料来源:根据《行动方案》信息整理
其次,应推进重点产品开发。《行动方案》指出,通过研发具有体温、血氧、心电等实时感知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健康促进设备,可以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安全感。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2 智慧养老的重点产品开发类型
资料来源:根据《行动方案》信息整理
最后,应重视相关平台建设。《行动方案》指出,针对不同的需求,同时为了保障养老服务的精准对接和高效供给,应致力于打造研发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3 智慧养老平台建设
资料来源:根据《行动方案》信息整理
不难发现,智慧养老模式会在未来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年轻人目前生育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可能选择不生育,因此能否舒适地养老成为他们首要考虑的事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到,“要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可见银发经济已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凸显,养老设施水平跟不上市场需求,如果将智能化产品应用到养老服务中,既可以减少人力需求,又可以让老年生活更加舒适、安心、便捷,在未来应该会更受喜爱。而且我国着力推进科技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到“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随着政策的支持与推进,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市场广阔。
二、我国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虽然《行动方案》对智慧养老的具体实现路径进行了解析和规划,但目前在上海市实行智慧养老服务方案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该方案面临着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尽管上海市在养老科技领域已有一定投入,但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老年用品制造业上的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据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全球共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其中日本有近4万种,且智能化水平高。而我国老年用品制造业较为落后,国产用品仅有2000多种,且智能化水平普遍较低。这反映出我国在养老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在智能传感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领域,我国仍存在技术瓶颈和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其次,该方案面临着应用场景有限的问题。目前,上海市的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等养老科技应用场景虽然正在逐步推广,但覆盖面仍然有限。许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尚未充分体验到智能养老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性提升。此外,部分已建成的应用场景在功能完善性和用户体验上仍有待优化。《行动方案》中提到,应加快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居民活动中心、数字伙伴计划·微站点等载体中,建设养老科技产品展示体验基地或体验点,以起到应用示范作用。在未来几年内,应尽快扩大应用场景的覆盖范围,注重实际应用效果,加强用户体验设计,确保老年人能够真正受益。
再次,该方案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养老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跨学科的专业人才支持。然而,目前高校和培训机构在相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学研融合不到位,相关课程较少,同时这要求专业人才应该“既懂技术又懂养老”,导致制约了养老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该方案还面临着老年家庭对该市场认知度不高的问题。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对养老科技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可能会限制产品的市场推广和普及。大多数老年人暂时无法理解新兴科技产品,该产品涌入市场,首先要打破老年人的认知隔阂,其次还要让老年人愿意接受科技产品服务于养老过程,例如护理机器人的出现。因此在未来需要着重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社区、医疗机构等多种渠道提高市场认知度;同时加强应用示范,展示产品的实用性和便利性,让老年人发自内心地接受新兴科技养老服务。
三、加强我国智慧养老事业的政策建议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财政以及科技市场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智慧养老事业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智慧养老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深入探讨智慧养老的多个方面,包括金融环境优化、财政政策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人才培养与引进以及市场监管与标准制定等,旨在为我国智慧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金融驱动新蓝海——金融环境优化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在智慧养老领域,金融环境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议设立银行业绿色信贷通道。我国应鼓励银行机构为智慧养老项目提供低息贷款、长期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支持,特别是对于利用新技术、新模式进行创新的养老项目,应给予更加优惠的信贷政策。同时,探索建立智慧养老项目信用评价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其次,建议制定保险为老护航计划。我国应努力推动保险公司开发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健康保险、智能家居安全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将智能设备纳入保险赔付范围,减轻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后顾之忧。此外,鼓励保险公司与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共同研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系统。
最后,建议制定设备租赁灵活方案。针对智慧养老设备投资大、更新快的特点,我国应致力于推动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智能养老设备租赁业务,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同时,探索建立智能养老设备回购、以旧换新等机制,促进设备更新换代。
(二)财政助力智行远——财政政策支撑与引导
首先,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筑基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我国应设立智慧养老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智慧养老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示范项目推广等关键环节。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使用智能养老服务的成本。
其次,建议打造税收优惠暖心工程。《行动方案》中提到,“将康复机器人等高端养老科技产品纳入租赁目录,扩大租赁服务补贴覆盖范围”,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对从事智慧养老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或减免政策。此外,对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降低其运营成本。
(三)科技引领未来养——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首先,建议重视智慧养老科技突破。政府应加大对智慧养老技术研发投入,资金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突破智能传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瓶颈。同时,企业应致力于推动新技术在智慧养老领域的广泛应用,全力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生活无忧。
其次,建议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共创。社会鼓励传统养老服务机构向智慧养老转型,推动其与互联网企业、智能硬件厂商等跨界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养老生态体系。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让老年人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外,还可以顺利与世界接轨,增强娱乐体验。
(四)人才筑基智汇聚——人才培养与引进
首先,建议制定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应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智慧养老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考虑到当前养老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不够到位、体验感受不好”等,应着重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强调良好的服务态度,提高整体服务水平,让老年人度过舒适的晚年生活。
其次,建议发展人才磁石汇聚战略。政府应制定吸引智慧养老领域人才的政策措施,如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优惠等福利待遇。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五)标准护航规范行——市场监管与标准制定
我国应建立健全智慧养老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智能养老设备和服务的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管。同时,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此外,还应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养老领域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体系,包括智能设备的技术标准、服务流程的服务标准等。在我国智慧养老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还应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智慧养老发展虽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资金,但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智慧养老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养老领域的核心地位。
在金融财政领域政策持续发力的前提下,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新技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到养老服务中,让科技成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强大动力。通过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个性化,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并通过大规模的应用示范,让智慧养老逐渐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所接受。这要求技术的细节更迭,更要求社会的耐心等待。
待智慧养老服务发展到新阶段以后,应放眼于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让养老不止局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致力于满足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共同推动智慧养老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还应保持战略定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养老产业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智慧、美好的养老环境,让老年人在科技的进步下安享幸福晚年。
作者:
张楷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课题组成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本科生
研究指导: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健康金融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