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也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秘书长彭新良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微观主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助力企业从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升级。饮料行业产业链较长并且各环节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著。在强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背景下,饮料行业进行供应链ESG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基于饮料企业供应链的国际标准要求、供应链环节管理,分析饮料企业进行供应链ESG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饮料企业开展供应链ESG管理的背景
ESG理念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综合考虑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各界对ESG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如何通过践行ESG,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不可忽视的议题。在此过程中,供应链的低碳转型尤为关键。
供应链ESG管理主要指在传统供应链相关管理范畴中增设ESG要素,在保证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多维度提升企业市场优势和竞争力,从供应链环节降低潜在的气候变化、产业转型、市场消费模式转变等风险。针对饮料企业而言,供应链ESG管理的内涵和发展意义与其他行业具有一致性,但在具体实施环节又有其行业特殊性。在环境方面,饮料生产涉及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包装材料的广泛使用,因此饮料企业需要特别关注资源管理和包装可持续性,以减少环境负担。在社会责任方面,饮料企业需要确保供应链中的劳工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特别是在原材料种植和采购环节,这对于保障产品的营养、质量与安全至关重要。在治理方面,饮料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供应商选择和合规管理机制,以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二、饮料企业供应链ESG管理相关标准要求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MSCI等也从不同维度为饮料企业上游、中游、下游的ESG管理提供标准要求。
(一)ISSB供应链ESG评价标准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设置了通用的跨行业指标和饮料行业特定的关键议题及指标。饮料行业价值链条较长,上下游参与方众多,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上游、中游、下游关注的重点指标不同,如:上游部门重点关注“原材采购”及“原料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影响”,中游生产部门重点关注“能源管理”及“水资源管理”,而下游分管零售与分销的企业或部门则更多关注“车队燃料管理”。
表1 饮料行业的特定行业披露主题及指标
来源:ISSB,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Appendix B Industry-base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Volume B21—Alcoholic Beverages and B24—Non-Alcoholic Beverages
(二)MSCI供应链ESG评价标准
从MSCI供应链评价维度来看,环境方面MSCI评级供应链管理关注原材料采购,收集和分析供应商相关信息,包括供应商预审、评估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检查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评估其产品中使用的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在供应链上的可追溯性和认证信息,进而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和提高决策质量。在社会维度,供应链的劳工标准为重要评估标准,包括劳动力的正规雇用,劳动条件的改善等内容,确保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
图1 MSCI ESG评价维度来源:MSCI,ESG Industry Materiality Map
三、饮料企业供应链ESG环节管理
(一)上游:原材料采购
根据ISSB及MSCI披露评价标准,供应链上游管理应重点关注原料采购和原料供应链环境和社会影响等关键议题。在原材料采购中,饮品企业可充分利用绿色环保资源,考虑采购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并将ESG理念贯穿于采购标准制定、标的物选取、供应商选择、运输仓储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企业编制采购标准时,应优先考虑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采购标的原材料、成品包装、生产工艺、产生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在编制采购招标文件时,也应体现ESG方面的要求,明确节能环保技术指标,优先采购通过第三方环境或社会标准认证的食品原料,充分考虑供应商的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资质要求,关注供应商的劳工和人权问题。
(二)中游:生产和加工
企业要建立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ESG设计理念,整合ESG数据资源,建立基础过程和产品数据库,构建评价模型,在研发设计阶段开展全生命周期(LCA)评价。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能源,应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并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与此同时,可以实施HAC-CP等食品卫生安全体系,关注产品的营养成分,为产品改良加大研发投入,严格进行产品质量管理。
(三)下游:分销和物流
饮料供应链物流的特点是转运时间短、环节多、冷链要求高,因此物流业务多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承运商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标准和制度,鼓励或要求物流承运商选用节能车或新能源车运输、优化运输路线、实施城市共同配送、外包装重复使用、包装轻量化与减量化、选用低增温潜势的冷媒、采取节能制冷机组等措施,以此减少物流环节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借助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和环境污染。在分销方面,则应对饮料保鲜设备的节能节材、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过期饮料的回收处理等方面进行管理。
四、饮料企业供应链ESG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供应链ESG管理投入成本较高,激励机制不足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主要聚焦于利益最大化,而ESG供应链管理则强调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融入其中,这对饮料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项挑战。在实施ESG供应链管理时,饮料行业供应商也需配合进行程序、技术和设备的升级,以符合ESG的要求。然而,设备升级措施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会逐级传递到下游企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在当前激励机制不足且绿色消费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产品可能会因此失去市场竞争力。如何在进行供应链ESG管理时控制成本,且保持产品竞争力,成为饮料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供应链ESG管理透明度低,缺乏行业筛选评估标准
信息公开是供应链ESG管理的重要保障。在饮料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各个环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都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透明度。由于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往往存在着信息交流的低效甚至断层,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降低了供应链的透明度。由于目前缺乏覆盖中国所有公司的强制性和统一的评价体系,数据披露质量问题缺乏衡量标准。
(三)缺乏技术支持,数据收集和整合效率低
饮料供应链涉及大量的数据,涵盖了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分销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包括了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的数据内容。由于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不一致或不兼容,数据收集和分享的难度加大。不同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可能增加数据共享的风险和安全性问题,导致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完整,进一步影响ESG管理效率。尽管企业迫切需要收集和整合来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据以全面评估其ESG表现,但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相应工作仍具有挑战性。许多饮料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来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导致数据治理成效有限,难以满足ESG评估的需求。
(四)企业ESG理念理解不足,缺乏供应链管理动力
尽管供应链ESG管理在饮料行业中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不同规模、性质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ESG的理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饮料企业在实施供应链ESG管理时意愿不高,缺乏主动推动供应链ESG管理的内在动力。许多饮料企业虽然认可ESG理念,但仅停留在对“可持续发展”的表面,未能真正建立起全面、系统的ESG管理体系。目前企业更多地关注在ESG信息的披露,而未能深入实践。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才需要关注供应链ESG管理,从而忽视了自身在ESG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五、饮料企业ESG供应链管理发展建议
(一)构建供应商ESG筛选标准和评估机制
饮料行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供应商ESG评估机制,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等环节,关注供应商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以确保对供应商ESG表现的全面、客观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商的ESG表现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结合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供应商在ESG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潜在风险。从而筛选出符合ESG标准的优质供应商,促进整个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促进数字技术与ESG供应链管理相结合
饮料企业需要加强ESG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ESG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分析等功能。开展ESG信息收集与整合,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强化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饮料企业需要不断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效的收集方法与技术手段在供应链ESG管理的应用。实时、高效地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实时追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ESG表现,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降低潜在的风险。
(三)加强供应商合作,明确激励机制
饮料企业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沟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ESG实践。通过共享信息、共同制定改进方案等方式,降低供应链的ESG风险,同时实现成本优化。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供应商积极参与ESG实践。例如,设立ESG绩效奖励计划,对在ESG方面表现突出的供应商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折扣、奖金或优先合作机会等,从而调动饮料行业供应商改进ESG实践的积极性。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升对ESG理念的理解
饮料行业企业需要加强ESG宣传及培训教育力度,组织行业专家和优秀企业代表深入地方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经验分享工作,提升对于ESG理念的理解,更好进行供应链ESG管理实践。与此同时,可以发挥饮料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强跨领域研究人才建设,营造积极建设供应链ESG管理的氛围。加强对ESG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将ESG管理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中,确保供应链的合规性。
参考文献
[1]ISSB,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Appendix B Industry-base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Volume B21—Alcoholic Beverages
[2]ISSB,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Appendix B Industry-based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Volume B24—Non-Alcoholic Beverages
[3]MSCI,ESG Industry Materiality Map
[4]中国质量协会,供应商审核指南
[5]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要求
[6]财新智库、ESG30,2023中国ESG发展白皮书
[7]杨旭,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8]毛涛,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进展、困境及破解对策
作者:
朱晨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彭文仪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