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已然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议题,也成为金融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监管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金融机构的气候信息披露,认为这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和管理风险的必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主动披露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息,例如气候相关的战略、政策、目标和度量等。本文将主要围绕金融机构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相关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国金融机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概况
首先,我国气候信息披露政策体系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金融机构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基本以自愿披露为主,逐步关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内容。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形式、频次、应披露的定性及定量信息等方面提出要求,并根据各金融机构实际运营特点,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保险、信托等金融子行业定量信息测算及依据提出指导意见,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管理、识别经营及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拓展绿色金融创新等工作的管理和披露做出专业提示。其中,有关于气候相关信息集中在环境维度,对金融机构在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遵照的原则、披露的形式、内容要素和各要素原则要求进行气候相关信息披露。
此外,绿色信贷余额的累计增长和涉及气候领域的绿色贷款增加,说明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同时也表明其对于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有足够意识。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对于气候风险的关注度逐步提升,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引入ESG指标来评估企业的气候风险和可持续性,将气候风险纳入决策中。根据中财大绿金院2023年4月在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期间发布的《2022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从监测数据来看,21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累计增长了88%,其中2021年和2022年增速在30%以上,其中90%的绿色贷款涉及气候领域。截至2022年底,23个试点地方共储备气候投融资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近2万亿元,其中11个地方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已经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由此可见,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关注气候风险,也在行动上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披露主体及内容
1.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担任中介角色,与社会各领域、各层级、各行业紧密相关,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联系,因此自身对气候风险的抵御能力将成为整个金融系统的关键。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将越来越贯穿到银行的业务之中,包括挑战和机遇。因此银行需要对气候相关的风险进行深入评估和管理,并及时向市场和投资者披露相应的信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银行均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气候风险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虽然披露程度不一,但在整体趋势下,银行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视度逐渐提高。
如下表所示,银行披露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风险和机遇,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表1 银行披露气候相关的主体及内容
主体 |
基本要求 |
主要内容 |
影响领域 |
说明气候变化对银行业务和战略的影响 |
说明气候变化对业务和战略的直接和潜在的影响,例如气候变化对贷款、投资、信用风险、资产负债管理、品牌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
应对方式 |
介绍银行气候相关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措施 |
对气候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控、应对,例如气候变化对信贷、投资、市场、声誉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阐明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 |
气候风险管理现状 |
简述银行碳排放和减排情况 |
披露自身和投资组合的碳排放情况,阐明自身的减排计划和成效等。 |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公开信息整理
2.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管理和风险保障的机构,直接受到气候变得影响,如天气灾害、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损失和风险也会直接反映在保险业务中。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保险公司均已开始披露其暴露于气候风险的情况,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的风险管理工作。
如下表所示,保险公司披露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促进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并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衡量公司的绩效和社会责任。同时,这些披露也有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有效地管理风险。
表2 保险公司披露气候相关的主体及内容
主体 |
基本要求 |
主要内容 |
影响领域 |
说明气候变化对保险业务和风险的影响 |
说明气候变化对其业务和风险的直接和潜在的影响,例如天气灾害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和其对公司的影响。 |
应对方式 |
介绍保险公司气候相关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措施 |
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控和应对,例如气候变化对保险业务、投资组合、声誉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阐明其应对措施。 |
气候风险管理现状 |
简述保险公司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性 |
披露自身与气候相关的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例如推动环保型保险产品、支持低碳发展、参与环保公益等。 |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公开信息整理
3.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企业之一,也承受着相应的市场、信用和声誉风险,而这些风险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也呈现出了新的挑战。证券公司做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主要是向投资者提供有关公司在气候变化方面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情况,同时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保护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在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方面也开始逐渐增加。
如下表所示,证券公司披露其内容的目的是因为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可以更好地维护公司利益和发展,提高公司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来衡量公司的绩效和社会责任。
表3 证券公司披露气候相关的主体及内容
主体 |
基本要求 |
主要内容 |
影响领域 |
说明气候变化对证券业务和风险的影响 |
说明自身面临的气候变化风险和机会,例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股价的影响。 |
应对方式 |
介绍证券公司气候相关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措施 |
对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管控和应对,例如将环境和气候风险纳入公司的风险管理框架,对环境和气候风险进行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测,及时开展应对措施等。 |
气候风险管理现状 |
简述证券公司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性 |
披露自身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性领域的相关投资、业务、政策和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以证明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 |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公开信息整理
二、金融机构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必要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气候风险、环境责任逐渐成为金融机构不可回避的议题。面对这样的挑战,金融机构将面临物理风险、转型风险、搁浅资产及资产减值损失等风险,应当积极地采取行动,除了自我管理和规范外,需要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使得外界了解机构在气候方面的风险暴露度、稳健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状况。
(一)有效量化和管理气候风险
气候变化是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全球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其业务所带来的风险。气候相关信息披露能够使得机构更清晰地了解所面临的风险,从而采取更为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和损失。通过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量化和管理气候风险,进行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促进投融资决策
气候变化对产业链的影响日益明显,面对全球的环境影响,金融机构应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将其纳入投融资决策的考虑范畴。通过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基础,帮助其更好地了解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风险,进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具体而言,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公开气候相关信息,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投资的企业或项目可能面临的气候风险和机遇。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披露相关信息,促进企业和项目更加注重气候风险和机遇因素,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可持续性,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
金融机构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塑造品牌形象。在金融机构对气候风险和影响进行分析的同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有助于增强透明度,加强对机构的监督和社会监管。同时,能够展现金融机构多方面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以及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的支持。例如,在投资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大力支持和投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引导和推动企业向低碳、环保领域转型发展,并加强对于高碳能源与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和减排管理;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设计和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如碳交易、绿色债券、低碳基金等,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推动低碳产业和绿色项目的发展。这些措施有助于金融机构建立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品牌形象,取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并在行业中带动其他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和低碳产业支持。
三、金融机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典型实践
为提高气候风险披露的质量,金融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如下表所示,部分金融机构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中包含了其在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表现和策略,以及与气候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披露,如碳排放量、气候风险管理、项目选择标准等。此外,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发布专门的气候报告,如北欧投资银行的《气候和环境策略2018-2022》,摩根大通《气候风险行动计划》等。表4 金融机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案例
金融机构 |
标准 |
指标类型 |
工具 |
摩根士丹利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国际会计准则(IFRS) 全球报告倡议(GRI)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
环境方面:能源和GHG排放、水管理、空气污染、生态多样性等; 社会方面:供应商管理、社会多样性等; 治理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监管合规等; 创新方面:科技研发、专利成果等。 |
将气候评级纳入到评级体系 |
北欧投资银行 |
欧洲联合国际证券委员会(IOSCO) 国际会计准则(IFRS) 全球报告倡议(GRI)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 联合国《全球契约》原则 |
环境方面:能源和GHG排放、水管理、废弃物和化学品管理等; 社会方面: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社区投资等; 治理方面:监管合规、透明度、股东权益等; 碳排放信息; 可持续融资。 |
出台了《气候和环境策略2018-2022》 |
摩根大通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全球报告倡议(GRI)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 联合国《全球契约》原则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
环境方面:能源效率、温室气体排放等; 社会方面:社区投资、客户权益、社会影响等; 治理方面: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等; 创新方面: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可持续性融资和投资等。 |
出台《气候风险行动计划》 |
渣打银行 |
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联合国全球契约》 公司社会责任(CSR)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 |
环境方面:温室气体排放、能源使用效率、污染与环境风险管理、可再生能源融资等; 社会方面:供应链管理、社会责任项目等; 治理方面:税务透明度、信息安全管理等; 消费者金融健康; 金融包容性; 消费者体验、数字金融服务安全和隐私。 |
(TCFD)气候相关风险管理和方法学体系 |
花旗银行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国际会计准则(IFRS) 全球报告倡议(GRI)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SR) |
环境方面:气候变化、清洁技术等; 社会方面:社会安全、文化多样性等; 治理方面:财务报告透明度、反腐败和反贪污等; 数字化和技术创新。 |
/ |
平安银行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联合交易规则》《上市规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披露规则》 |
环境方面:能源管理、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等; 社会方面:客户关系、社会责任等; 治理方面:风险管理、董事会治理等; |
信贷业务差异化投融资政策 风险管理体系 |
江苏银行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联合交易规则》《上市规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江苏银行自身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披露规则》 |
环境方面:能源管理、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等; 社会方面:客户关系、社会责任、环境友好型项目等; 治理方面:风险管理、董事会治理等; |
加入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 银行业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 |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公开信息整理
四、金融机构开展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实施建议
(一)制定相关信息披露政策
在确保业务实践与其披露的信息相符的前提下,金融机构需要制定具体的信息披露政策,使其能够向利益相关者公开关于其气候相关投资的信息。其披露的信息应该包括其投资组合中有关气候风险的具体信息,以及其将如何规避或缓解这些风险的相关策略。金融机构应当考虑到可能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商业利润目标、投资者要求以及监管要求等。
(二)明确披露风险及应对策略
金融机构信息披露需要明确地披露气候相关的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制定的对策。这有助于让投资者了解金融机构的适应性和弹性,确认其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也可以使用适当的语言和格式来说明其披露的风险和对策,以确保其的意思表达清晰准确,能够使其披露的信息更好地被理解。
(三)定期进行气候风险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包括了解和评估公司、项目或借款人的气候风险,以便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理解且提供融资的企业的风险和机会。金融机构定期开展气候风险的尽职调查,其结果将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潜在的气候风险和机会,并确定能够提供融资的企业、项目或借款人是否符合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标准。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四)开展行业合作
金融机构应积极参与行业合作,促进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加强行业内对于气候相关信息的共识,为其业务及信息披露提供支持。通过开展行业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数据,提高业务效率和减少成本。此外,也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的创新,共同开发出风险管理工具。例如,金融机构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研究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例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另外,金融机构也可以与同行业其他公司合作,共同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在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之前,金融机构还应该考虑对其披露的信息进行适当分类和管理,以确保其披露的信息不受到泄露。
(五)加强能力提升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能力提升,帮助利益相关者了解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背景和原则,加深对业务风险和其他市场变化的理解,以进一步提高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此外,金融机构还应该区分并针对不同群体开设相关课程和推广计划,以确保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信息,以便于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信息。
参考文献
[1] 钟莉莎.金融机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23(03):85-86.
[2]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魏革军.气候变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兼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审慎管理[J].金融发展研究,2023(01):57-65.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3.01.007.
[3] 黄小军.BCBS气候金融风险最终原则解析与启示[J].中国银行业,2022(12):70-72.
[4] 郎平.应对气候变化之“金融化”透视及其启示[J].经济论坛,2022(09):89-100.
[5] 刘敏,彭斯雅,张江柳.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河北金融,2022(07):57-62.DOI:10.14049/j.cnki.hbjr.2022.07.013.
[6] 张文娟,杨措.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中央银行的政策应对:文献综述[J].青海金融,2022(06):26-33.
[7] 姬强,赵万里,张大永,郭琨.气候风险感知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J].计量经济学报,2022,2(03):666-680.
[8] 董然.金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J].时代金融,2022(01):20-22.
[9] 葛晓伟.金融机构参与气候投融资业务的实践困境与出路[J].西南金融,2021(06):85-96.
[10] 杨娉,贺坤,袁萍,李美洲.气候变化与金融风险——关于气候金融研究的近期观点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21(01):79-84.
[11] 于孝建,梁柏淇.商业银行气候相关金融风险与管理研究[J].南方金融,2020(10):3-12.
作者:
周文静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李汶烨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施懿宸中财绿指 (北京) 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