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双碳”走过两年,ESG如何助力国内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2作者:程靓

国内上市公司正在积极践行ESG。据报道,截至2022年12月末,A股共有147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的ESG报告,较前一年增加351家,披露率达到30.86%。而很多企业也仍然亟待对部分概念和问题进行了解:ESG是否是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量化升级版?ESG和“双碳”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未来是否可以拥有一套有本土化特色的ESG指标体系?

自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起,“双碳”就成了投资市场上无法忽视的关键词。

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中国在双碳领域的投资分别为约1660亿美元和2660亿美元,均排名全球第一,2021年的投资额甚至比全欧洲加起来还要多470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中国仅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就达到98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一倍,是美国该领域投资金额的八倍。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节能减碳、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双碳”目标与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的ESG指标都成为了国内本土企业的面临的新命题。中国企业们也开始纷纷转变思路,加速拥抱ESG,迈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以下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施懿宸教授出席市界“碳”路先锋直播活动部分发言内容整理。

Q1:“双碳”和ESG之间有什么关系?

施懿宸:“双碳”的概念是2020年9月提出的,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碳排放问题,国际上一直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截至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90个国家加入《巴黎协定》(于2016年签署并正式实施的气候变化协定)。所以“双碳”是我们目前必须要去重视并力争实现的目标。

而这和ESG中的“E”(Environmental),实现低碳或者零碳环境,联系紧密。“E”里最核心的概念是碳,往外扩叫“气候投融资”,再往外扩叫“绿色金融”。并且,碳作为可持续发展里最核心的部分,有较为科学的衡量指标及测算方法,因此也最受关注。

过去粗放式增长模式已经不可行了,现在要的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就一定离不开绿色低碳。ESG是有助于中国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只是ESG涉及到更多的企业利益相关者,更面向资本市场,在“E”之外,还包括了“S”和“G”的部分。

Q2:企业从披露CSR到ESG,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施懿宸:CSR是指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单来看,ESG可以说是CSR的量化版或者升级版,但二者还是有很多差异。

第一,ESG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较于CSR,有更客观的标准。ESG概念最早在2004年被提出,后来联合国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ESG也用来支持这17个目标。我们也就可以借助ESG来识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或者有序发展的能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跟企业的估值以及财务表现有直接的联系。而企业社会责任则更偏向价值观和情怀,这和企业的担当以及自身的规模有关。CSR报告中可以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案例,但这些案例在评级打分上可能并不客观和科学。

第二,ESG看投入产出比,是有回报的,只不过它的回报在未来。不管是从企业利害关系里的消费者、供应商、投资人以及监管方等等,ESG都会得到相应的社会回报,而这些社会回报最后都会转化为财务回报。

ESG主要谈可持续发展,CSR主要谈企业价值观。一方面,企业责任到底应该担负多少,很难有科学的标准,很难量化;另一方面,CSR做的很多事情未必跟企业本身的运营放在一起,很多企业额外做的社会责任,其投资方未必买单。但也不能说企业做这些完全没有收益,毕竟社会责任也关系到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不过它并非直接作用到企业本身的运营过程。

Q3: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是否将成为强制性要求?为什么?

施懿宸:上市公司要披露ESG信息,其实是监管部门的一个阶段性要求,只是这个要求在不断提升,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趋势。

从实践ESG较早的港股来看,自2015年起,要求企业披露ESG方面的关键指标,不披露的需要做出解释。之后又要求企业ESG报告的披露时间与年报披露的时间同步,也是给了投资者在做资产配置时更多的参考,不仅可以参考财报数据,还可以看ESG报告;另外,开始鼓励企业ESG报告进行第三方鉴证,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不是企业“自吹自擂”,需要有第三方认可报告内容的意识越来越强;再者,监管要求的ESG责任已经上升到公司董事会,企业必须重视,而不是只制定一个虚的架构。科创板方面,在投资者关系里,也已经在鼓励披露ESG。

以上都是在让我们的企业对内注重高质量发展,对外更有国际竞争力。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即投入产出要提高。ESG做得越好,代表企业投入产出越高,而且也说明企业可以负担起相应的合规成本。

有些企业之所以付不了合规成本,是因为如果付了就会赔本,所以它不愿意付。侧面也证明,这些企业的毛利无法负担这些合规成本,它们并不是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也不够。所以,企业能负担起这样的监管要求,也代表了企业本身的高毛利和高质量运营。

此外,ESG做得好,企业也能从长期发展中受益。因为ESG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具有长期主义的意识,对于企业员工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会变成一个组织文化,聚集起很多有同样价值观的人才,而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能力也是相对高的。

Q4: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较为规范和统一的ESG评价标准时,有哪些评级指标或体系可以供企业参考和关注?

施懿宸:一般来说,国际认可和媒体认可的机构评级是比较有公信力的。国际上的,例如,MSCI、彭博和标普等大机构的评级。国内A股为什么会很重视MSCI的评级,因为如果评级不好,进不了MSCI的A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市值管理。

而国内的评级机构,基本从两个维度来看,一是看它是否跟大的媒体联合发过与ESG相关的指数或者榜单,因为如果这里面有什么差错,媒体要“背锅”,该机构的声誉也会遭受影响;二是看能不能得到国际认可,因为国内也有本土化的东西,一些国际标准也不一定适用于本土企业的发展,这方面的关键就在于机构要能打通国内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例如,去年中财绿指和德意志交易所的合作,即把我们做的中国市场历史ESG数据库纳入德意志交易所数据库,这也有利于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市界ESG观察 作者:程靓 编辑: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