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01作者:赵琴琴

近年来,我国对于冰雪运动产业发展高度重视。2019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两个文件成为我国发展冰雪产业的重要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2022年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继续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强化战略规划布局,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把群众冰雪运动热情保持下去。”中财大绿金院健康金融研究团队紧跟社会热点,积极寻求和健康金融相契合的角度,从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分析、面临的问题以及推进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拓展健康金融(冰雪产业)领域,以期通过不同视角,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现状

冰雪产业是在冰雪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资源型产业,具有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庞大的特点。根据前瞻研究院对我国冰雪产业的划分,冰雪产业主要包含冰雪服务业、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和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业三大类。其中,冰雪服务业主要包括冰雪场地运营、赛事服务,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以及冰雪旅游等。

undefined

图1 冰雪产业分类图

资料来源:根据前瞻研究院整理

(一) 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大

2022年服贸会期间,亚洲数据集团发布《2022中国冰雪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在2021年逐步走出疫情影响,较2020年增长51.88%。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在2021年达到5788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预计2022年将超过8000亿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万亿规模。

表1 2020-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增长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2022中国冰雪产业研究报告》整理

(二) 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长

《2022中国冰雪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以来,至2021年10月底,中国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24.56%。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冰雪场地2261个(滑冰场1450个、滑雪场811个),场地面积0.77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面积的2.26%。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和参与率方面,江苏省、山东省均达到2600万人,北京(55.24%)则在参与率上仅次于黑龙江省(57.80%),排名全国第二位。同时,作为冰雪运动普及与推广的重要支撑,冰雪旅游在2021至2022雪季随着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逐渐恢复,3.12亿人次(超过疫情前2.24亿人次的高点)为整个行业带来3900亿元的收入。其中,北京贡献12%的冰雪旅游客源,占全国首位。

(三) 我国冰雪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助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办发〔2019〕19号),提出 “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提出“支持新疆、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同时,为促进中央政策能够更好地落实,一些省份根据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冰雪产业发展政策。比如,吉林省积极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制定《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措施。

(四) 我国冰雪产业投融资环境明显趋好

以冰雪旅游产业为例,当前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投资呈现大众化、规模化、多元化特征,投资领域主要瞄准城市基础设施和冰雪旅游商业项目两类,据国家发改委不完全统计,2018-2019年我国冰雪旅游投资额约为6100亿元。具体到商业项目,我国冰雪旅游产业投资以度假综合体类为主流投资项目,在整体投资规模中占比约45%;东北及华北区域仍为投资热点;“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投资效应显现;城市戏雪乐园稳定增长,例如,仅北京就有100余家戏雪乐园,山西大同桑干河冰雪小镇满足群众冬季旅游需求,安徽合肥、江苏南京等众多省会城市投资200-500万元的室内冰雪乐园开始赢得消费者喜爱。冰雪旅游产业投资正在扩展到基础设施,涉及到高铁、高速公路等道路系统、机场改造、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领域。

(五) 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

我国气候多样,幅员辽阔,冰雪资源丰富,目前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发展模式。以冰雪旅游为例,我国冰雪旅游开始于196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经过几十年持续发展,形成每年一届的冰灯游园会。欣赏冰雕与雪雕艺术造型、体验冰雪游戏和运动相结合的冰雪旅游,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冬季文化生活。同时,“冰雪+”模式正在成为发展新方向。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冰雪+5G”、“冰雪+金融”、“冰雪+文娱”等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加速冰雪产业升级,推动冰雪运动不断普及。

二、我国冰雪产业的特征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固定休息制度的建立,冰雪运动开始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一个选择,冰雪产业也就随之发展起来。冰雪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普遍特征,也具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产业特点。

(一)冰雪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和季节特征

冰雪产业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场所之一就是滑雪场。当前,我国滑雪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根据《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黑龙江、新疆、河北、山东的滑雪场分布数量最多。而且,北方的滑雪场数量明显多于南方。同时,随着国家提出冰雪运动“南展西进东扩”政策以及造雪技术的不断进步,江苏、浙江、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南方地区雪场建设正在提速,大量的室内滑雪场正在出现。根据《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截至2022年4月30日,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馆已达42家,占全部运营692家雪场的6.07%。42家室内雪场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期间,累计产生343万滑雪人次,占全部2154万滑雪人次的15.92%。

表2 中国滑雪场数量分布(按省份)


注:按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4月29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滑雪场数量为811家。经比对,发现有部分省份上报的滑雪场馆中包括“室内滑雪模拟器场地”。

资料来源:《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undefined

图2 室内/室外滑雪场数量及滑雪人次占比示意图

数据来源:《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二)冰上产业的规模不如雪上产业大

首先,滑冰的覆盖区域小,而滑雪覆盖区域大。相比于滑冰运动,滑雪需要的场地更大,且地域性特征明显。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会从北京到张家口以至于黑龙江滑雪,但专门到东北滑冰的人较少,消费者参与滑雪运动的迁移距离要比滑冰大。其次,滑冰是轻装备运动,滑雪是重装备运动。滑雪运动投资大,包括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滑雪镜、头盔等,投入是滑冰的几十倍。相比而言,滑冰运动的资金投入则低得多,一般只需要购置或租用滑冰鞋和冰刀以及其他防护装备。

三)滑冰产业是短产业链,滑雪产业是长产业链

滑雪产业往往要建雪场、上缆车、买压雪机、雪地摩托,建酒店、需要运输车辆甚至飞机场等,是一个综合性行业。滑雪产业结合了体育、地产与旅游。滑雪场经营压力和投资压力往往都比较大,因为运营成本高,所以很多大型滑雪度假区本质上是地产消费。

图3滑雪产业的产业链构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滑雪场的成本投入来看:室外滑雪场约1亿元/千亩,室内滑雪场单位投资成本较高,约1亿元/万平米。其中包括:进口造雪机约30万元/台,一个滑雪场需要5-50台不等的造雪机;雪具约4000-6000套,每套2000-3000元;雪道一条1000万元;4人缆车一条900万元等等。投资回收需要2年-10年以上不等。

表3 全球室内滑雪场雪区面积排名前10的中国滑雪场

资源来源:《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三、我国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我国冰雪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冰雪产业发展形成冲击;从产业自身发展来看,冰雪产业体系不完善;从保障措施来看,冰雪产业发展保障措施不健全。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冰雪产业发展形成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第三产业深受冲击,其中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仅恢复到2019年的54%;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而201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旅游消费恢复不容乐视;202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857.16亿元,营业利润-55.34亿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新冠肺炎疫情对冰雪旅游行业冲击巨大,特别是在冰雪旅游黄金时期的春节集中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冰雪企业和目的地遭受了极大损失。从滑雪人次来看,《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河南和陕西受疫情影响,滑雪人次按省份排名跌出前十名位置。因各地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使得滑雪市场出现严重失衡状态。

表4 滑雪人次按省份排名TOP10(单位:万人次)

资源来源:《2021-2022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二)冰雪产业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冰雪产业体系不完善。其中,以冰雪装备、冰雪旅游以及冰雪文化为重点的产业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冰雪装备产业产品消费链尚不完善。中国企业长期为进口品牌做代工生产,促使国内滑雪装备生产的自主创新型产品发展较为缓慢。仅有部分国产单品如滑雪眼镜、滑雪手套、滑雪护膝等得以切入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热销市场,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消费产业链,对于滑雪板、滑雪头盔、滑雪鞋子等的产品开发和销售上仍然具有一定的欠缺,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仍然被国外品牌所占领。在冰雪装备的品牌上,我国尚未拥有专业的冰雪运动销售平台和相关品牌,主要以冰雪运动场所的零售与线上渠道的销售为主,尚未出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连锁品牌。

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一是现有的冰雪旅游缺乏合理规划,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完善,致使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二是全国范围内看,各地冰雪旅游市场乱象丛生,一味受利益驱使,重旅游开发,轻环境保护。三是无序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重项目投资,轻企业运营,缺乏创新和技术含量,更少具有文化内涵和顶端精品。四是缺乏地域特性。冰雪旅游对冰雪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所受限制各异,重项目本身,轻地域特点,发展千篇一律。

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链以“旅游+赛事+休闲娱乐”的产业模式为主,产业模式较为单一。同时,国内文化产业产品运营主要依托国外企业,导致运营成本过高、产品所带来的持续附加值较低。此外,由于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度尚显不足,以及缺少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链构建,导致我国的冰雪文化消费者多选择国外品牌。

(三)冰雪产业发展保障措施不健全

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在这些保障措施中核心有两项,一个是资金的保障,另一个是人才的保障。当前,我国在冰雪产业发展中面临投融资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

冰雪产业发展投融资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近些年来,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及冰雪装备也发展较快。但相较于美国、日本、瑞士、奥地利等国家,我国的冰雪产业发展仍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如何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和创新力的冰雪企业,是长期开展冰雪产业投融资的关键。同时,北京冬奥会之后,人们能否继续保持对冰雪产业的关注,是否依旧能够积极参与冰雪运动还有待观察,这些都给冰雪产业的投融资带来不确定性。

冰雪产业专业人员缺乏。我国多地建设了冰雪体育旅游区,但专业人员的配备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我国80%的滑雪者为初级滑雪者,随着旺季需求的叠加,优秀的冰雪运动教练的需求就更加紧缺。同时,不少滑雪教练无资质认证,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且市场监督管理尚未十分到位,许多兼职滑雪教练并未拥有合格的滑雪教学资质。此外,冰雪行业的技术要求高且细,培养人才不易,导致使专业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虽然有一些学校尝试进行培养,但是效果并不如人意。

四、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中,将“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明显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日益完备”作为近期的主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在多方面的加持与助力下,实现快速发展。

(一)科技与体育融合进一步刺激了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

随着智能机器人、3D模型应用、风洞建设的广泛应用以及特色冰雪运动场馆的研发建设,“高科技”运动场地不断显现,这些都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随着科技创新应用和冰雪运动产业现代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我国冰雪产业逐步形成了“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发展势头,并且依托大数据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区域之间产业发展组合优化,实现了地区间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文旅相结合的冰雪体育运动深受群众喜爱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关注热潮推动了我国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2020-2021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达到3900亿元。动物冰雪大世界、雪地温泉、冰雪旅游节、雪地徒步等文旅结合的项目带动了群众冰雪运动的热情。同时,相关的文创产品也成了追捧的对象,北京冬奥会期间出现的“冰墩墩”一墩难求的现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现有政策和产业布局促使冰雪运动产业稳步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指导意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积极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重要指示,以及相关的税收扶持政策都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托,为实现三亿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四)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推进了冰雪产业的发展。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圆满结束,基于其所带来的全民健身热潮,我国冰雪产业不断发展和优化,迎来了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的黄金发展期。自2013-2022年以来,在北京冬奥会举办以及相关政策激励下,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村的建立以及相关的一批滑雪场度假村的初步建立,至2022年京张地区相关冰雪旅游带的建立,都在刺激着冰雪产业的经济消费,以此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

五、推进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财大绿金院健康金融课题组曾赴各省进行实地考察与学术调研,发现“十四五”时期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得到全面提升,并正以燎原之势被广大百姓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对冰雪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冰雪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金融政策的支持尤其关键。要积极争取国家各项帮扶基金,加大对冰雪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受疫情影响的相关冰雪产业企业渡过难关。积极推广冰雪产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规范利用并购贷款和股权质押贷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开展供应链融资,有效满足冰雪产业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鼓励保险机构围绕冰雪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引导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旅行救援类保险。对于冰雪产业相关优质企业,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大融资渠道,助力其上市融资。

(二)优化冰雪装备产业体系

作为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冰雪装备产业体系对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优化冰雪装备产业的科学技术。培育冰雪装备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提高国产品牌的认可度,积极打开国外出口市场,开发物美价廉的国产冰雪装备,优质优量的冰场、雪场和相关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培育一批冰雪装备重点企业。完善冰雪产业生态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装备企业。推动冰雪装备产业的滑雪板、头盔、索道、冰球设备等主导产品的开发,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中小型企业发展,不断提升冰雪装备企业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培育一流资源相匹配的现代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和扶持冰雪旅游市场主体,在滑雪旅游度假、冰雪景区管理、冰雪旅游文创、冰雪演艺等形成若干旅游集团。实施冰雪旅游+全民健身+文旅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从冰雪景区开发向冰雪整体产业链条转变。二是体现地域特色。北方应依靠冰雪传统资源旅游不断提升影响力,南方应发展冰雪商业综合体、山地滑雪设施和近程体验冰雪等项目。三是加大产品创新。冰雪旅游大服务格局形成,产品是关键。首先是探索和挖掘冰雪自然景观的产品特征;其次是打造冰雪时尚景观的体验特性;再次是冰雪文化的衍生和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文化;最后是与新技术的紧密对接,创造冰雪旅游新载体。

(四)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

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挖掘并不深入,对本土文化特色的融入尚不明晰,没有展示出足够的文化特色。因此,亟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一是深入挖掘具有中国故事的冰雪文化,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与冰雪运动的融合,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冰雪企业,积极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二是积极培养优秀的冰雕民间手工艺者、冰雪艺术创作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冰雪文化展览馆,提升冰雪文化人才队伍水平。三是延续双奥科技,促使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科技研发,提升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探索多元化冰雪人才培养模式

发挥政府扶持引导作用,建立冰雪运动和产业人才信息库,鼓励冰雪运动和产业人才资源开发引进。促进社区、校园冰雪运动的发展,支持人才培养,促使政策落地。鼓励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将冰雪运动项目作为冬季体育课主要内容;鼓励南方地区城市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完善冰雪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设置和发展冰雪产业相关专业。支持各个高校开设相关的冰雪体育运动专业,培育相关的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从业人员,以此满足市场对冰雪运动从业人员的需求。

(六)加强冰雪产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联合举办相关的冰雪运动赛事,并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冰雪赛事IP,同时促进相关冰雪度假村、冰雪影视IP城、政府主导的相关基建项目等的冰雪产业建设合作。利用互联网助推赛事跳出传统框架,打破年龄、性别的局限性,打造热点品牌活动。积极推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冰雪产品发展,不断扩大海外销售市场,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全民参与冰雪运动新热潮,提升冰雪运动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

赵琴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健康金融实验室助理,中国银保监会博士后(中央党校金融学博士)

指导:

任国征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资源库)主任,课题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