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我国医疗机构低碳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

发布时间:2022-08-10作者:IIGF ESG ,作者中财绿指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加速构建,各部委相继制定并出台碳达峰与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绿色低碳转型必将成为产业升级变革的重要方向。医疗机构作为碳排放“大户”,在碳减排方面任重道远。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公共机构需要在“双碳”目标努力推进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联合各方共同攻克绿色转型难点,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国际医疗机构体系可持续发展现状,详细分析国内医疗机构低碳减排的发展趋势与重要意义,为碳中和背景下医疗机构低碳转型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国内外医疗机构碳排放现状

(一)全球医疗机构碳排放情况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随着《巴黎协定》的全面实施,碳中和已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Healthcare’s Climate Footprint》报告指出,医疗机构的碳足迹相当于全球净排放量的4.4%(约为2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美国医疗机构是绝对排放和人均排放的第一大国;而前十大医疗机构碳排放国占据了全球卫生保健系统排放总量的75%。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医疗机构看作一个整体的话,其碳排放量位列世界第五。从功能复杂的医疗建筑到长时间运转的大型医疗设备,从种类丰富的能耗方式到药品的采购与供应,医疗机构的碳排放量不可忽视,该报告指出,71%的排放量来源于医疗保健的供应链。由此看来,全球医疗系统亟需通过设定明确碳减排目标和路径,减少自身碳排放情况及全价值链的低碳转型。

undefined

图1:全球医疗机构碳排放情况

资料来源:Healthcare’s Climate Footprint

(二)我国医疗机构碳排放情况

我国医疗机构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促使国民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医疗保障政策的加快完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等种种因素共同作用,医疗机构的行业发展机会不断涌现。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我国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02.29万家。在此背景下,我国医疗机构的碳排放量也逐步增加。根据《Healthcare’s Climate Footprint》报告,我国医疗机构的碳排放总量位列全球第三。此外,根据《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碳足迹:环境扩展的投入产出和结构路径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医疗系统碳排放中,公立医疗机构、医院建设及非医院购买药品是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三大领域,其中公立医疗机构的碳排放占总量的47%。可见要推动医疗卫生系统碳中和的实现,医疗机构的碳减排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中国医疗机构低碳减排的重要意义

(一)积极把握“双碳”机遇,推动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家相继推出各类医改政策、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刺激医疗需求的增长等宏观大趋势逐渐推动我国医生卫生体系及基础设施的发展。“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为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当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也在持续优化完善,随着节能改造、新能源替代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医疗机构应该在医疗系统持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作用导致医疗系统碳排放预计持续上行的压力下,深刻认识并主动把握“双碳”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前规划、统筹布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医疗机构的低碳减排必将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提高单位能效,打造绿色友好的医疗环境

医疗机构因为其全天运作的长用能时间、大型耗能医疗设备多等特殊性,整体能耗巨大。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医疗机构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的2倍且呈现能耗递增趋势。2021年,我国发布《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公共机构年度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89亿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在4亿吨以内,在2020年的基础上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5%、碳排放下降7%”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持续提升用能效率,打造绿色、友好的医疗及工作环境是当前我国医疗机构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以自身低碳运营为落脚点,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与升级

把控医疗机构供应链端的碳排放是其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随着碳核查相关标准和口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包括供应链产生的碳排放在内的温室气体范围三的统计和测算将逐渐明确和统一。医疗机构亟需通过建立低碳供应商准入标准、优先采购低碳医疗产品等方式,发挥医疗机构在医疗系统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带动供应链相关产业的绿色转型。未来医疗系统的绿色低碳发展必将成为主流趋势,这也进一步要求医疗机构可以身作则,带动其全价值链上下游主体主动参与并公开碳减排规划及碳排放信息,助力实现“零碳医疗”。

三、医疗机构绿色低碳发展的参考与实践

(一)绿色医疗建筑方面

绿色医疗建筑作为绿色医疗机构的基础评价,是医疗机构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综合考虑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建筑的绿色化标准制定进行较于普通建筑来说发展相对滞后。美国在2003年基于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机构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医疗建筑绿色指南(Green Guidelines for Healthcare Construction, GGHC)》。在不断修订过程中,该指南目前已涵盖建造部分及运营部分,建造部分指对新建医疗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运营部分适用于既有建筑和特定改建、扩建建筑的运行维护指导,以提高医疗机构医疗环境。

表1:《医疗建筑绿色指南》主要评价指标

undefined

资料来源:《医疗建筑绿色指南》

我国于2015年因地制宜地编制并颁布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53-2015)》,分别从场地优化与土地合理利用、节能约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行管理和创新等几大方面综合评价医院建筑的绿色化,并依据实际情况将医疗机构绿色建筑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

(二)医疗服务体系碳减排实践方面

碳减排目标和规划可以为医疗机构低碳转型提供明确实践路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以下简称NHS)主要通过国家预算来筹集医疗资金、支付医疗费用,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NHS碳减排相关工作及部署起步早,整体处于碳排放下行区间。自2008年以来,NHS持续跟踪和报告碳足迹,定期改进并监测NHS在履行英国《气候变化法案》承诺方面的进展。此外,NHS制定了一个要求其所属医院开展绿色医院建设的路线图——涵盖了医疗机构的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情况并设立目标于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并展望在2036至2039年期间实现80%的减排。目前,NHS对于减少碳排放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以1990年NHS碳足迹为基准,至2020年,62%的碳减排降低量已经超过了《气候变化法案》规定的37%的要求,同时NHS碳足迹+与1990年基线相比也减少26%。

undefined

图2: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碳减排情况

资料来源:NHS:Delivering a ‘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四、医疗机构低碳转型的借鉴与启示

(一)顶层设计层面

制定明确的医疗机构“碳中和”路径规划与目标。我国医疗机构的碳减排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大多医疗机构缺少相关规划和目标,也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引和量化指标要求。因此,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当在“1+N”政策体系下针对我国医疗机构的发展实际情况与特征,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路径图同时充分结合当前“智慧医院”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分目标地逐步推进“碳中和”。

(二)评价标准层面

完善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相关评价标准。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在可持续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具有较大空白和完善空间。一方面,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碳减排方法学的研究,出台相应的碳减排标准与评价指标。在制定好碳减排标准后,结合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碳排放情况,优先推动高碳排放医疗机构先行试点,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形成一些可借鉴、可参考的可持续实践样本。然后再通过总结试点经验并加以改进,带动各医疗机构对标准的使用,不断推动各地区医疗机构碳排放统计、监测与考核。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构建针对医疗机构的ESG评价体系,整合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指标,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运作机制和特点,并形成相应指标,鼓励医疗机构整合绿色建筑、绿色供应与绿色医疗的同时进一步关注自身治理与社会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机构形象。

(三)供应链层面

提高供应商准入标准,充分考虑供应商在绿色、低碳、可持续方面的资质。建议医疗机构参考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制定可持续采购政策和方法,积极对接上下游企业,帮助其去了解医疗机构的节能减排目标及措施,并督促其做出相应调整。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制药企业的环保要求,采取如减少一次性包装和塑料的使用、注重当地原材料采购、增加人工智能等有效措施,逐步以医疗机构的碳减排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参与,在未来得以共同迈向零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能效管理层面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构建高效医疗机构。一方面,医疗机构建筑应该尽快实现全面绿色化,新建医疗机构应满足相应蓝色评价标准,既有建筑应尽快推动其绿色化改造。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尽快调整能源结构,逐渐向使用100%清洁可再生能源供电过渡,提升能效水平;此外医疗机构应吸取先进地市经验,引入大型综合能源服务商,利用能源费用托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我国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

(五)废弃物处理层面

推动可持续医疗废弃物管理。作为医疗机构较大的绿色转型难点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具有高影响力的行为,应当将较为宏观的政策要求及指标进行量化,对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制定明确限制要求,出台规范化流程化处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实施和强化可持续医疗废物管理。例如,为了减少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可建议和提倡医疗机构尽量控制或减少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量;医疗机构需要明确医疗废弃物定义与分类收集,以提供更强的指导性,从空间上保证收集环节的覆盖面,确保废物的收集效果并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回收;可以将医疗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纳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医疗机构对废弃物处理的重视程度等。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 | ESG投资“漂绿”现象分析及应对建议

2.IIGF观点 | 公园城市打造碳中和背景下城市建设新形态 ——以成都市天府新区为例

3.IIGF观点 |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转型路径

4.IIGF观点 |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21》[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

[2]《全球医疗部门脱碳路线图》-ARUP[R]. https://www.sohu.com/a/504022800_121112996

[3]《HEALTH CARE`S CLIMATE FOOTPRINT》,RuiWu,2019.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Chinese health-care system: an environmentally Extended input-output and structural path analysis study. Lancet Planet Health 2019; 3:e 413-19.

[4]《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GB/T51153-2015)》[R].

[5]《医疗建筑绿色指南(Green Guidelines for Healthcare Construction, GGHC)》[R].

[6] Health care'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of the NHS in England[J]. Tennison Imogen, Roschnik Sonia,Ashby Ben, Boyd Richard, Hamilton Ian, Oreszczyn Tadj, Owen Anne, Romanello Marina, Ruyssevelt Paul, Sherman Jodi D, Smith Andrew Z P, Steele Kristian, Watts Nicholas, Eckelman Matthew J.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Volume 5, Issue 2. 2021. PP e84-e92

[7] Health care’s climate footprint: the health sector contribu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action[J]. Karliner J, Slotterback S, Boyd R, Ashby B, Steele K, Wang 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Volume 30, Issue Supplement_5. 2020.

[8] 《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OL].http://www.ggj.gov.cn/tzgg/202111/t20211119_33936.htm

[9]王云霞.碳中和背景下北京市医院节能减碳现状及路径分析[J]. 碳中 和·CARBON NEUTRALITY

[10]吴舜泽,孙宁,周丰,刘永.中国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现状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5(01)

作者:

施懿宸中财绿指首席专家

金 蕾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 叶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白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