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 中财大绿金院

  • 绿金委

IIGF观点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 IIGF观点 > 正文

IIGF观点 | 后冬奥时期冰雪文化产业发展分析与建议(规划解读之九)

发布时间:2022-08-02作者:刘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随着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在我国的相继举行,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冰雪消费热潮的影响,我国“三亿人上冰雪”“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等政策的推进下,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进一步,从“重竞技”转向多元化“均衡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冰雪产业发展依然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地域、基础设施、相关人才等影响,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不平衡的,如何做到从“局部”向“整体”发展,利用好后冬奥时期的机遇,提升各个企业直接的核心竞争力,多地省、直辖市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符合自身的相关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但如何进一步满足产业空间文化的多元发展成为我国目前需要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扶持

冰雪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多方面政策的扶持,致力于把冰雪“冷资源”转变成“热经济”,如黑龙江印发的《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中提出构建“冰雪+”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大冰雪文化产业的投资总额,做到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冰雪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一批自主品牌IP,塑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冰雪文化产业实践模式,领跑全国。根据“十四五”规划黑龙江所提出“重点打造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中国雪乡旅游区、五大连池旅游区、镜泊湖旅游区、北极村景区等15个冰雪旅游必到必游点,中国一号冰雪旅游之旅、冰火主题体验等13条冰雪精品旅游线路。”多地也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

目前,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扶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以政府为引导,积极做好文化传承,建立冰雪文化自信。促进冰雪文化入校园,在中小学中普及冰雪运动教育工作,以达到促进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富足,做到“推动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储备问题,发挥体育和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我国冰雪文化研究范式日渐丰富,探索研究领域也更加均衡,高校之间借用科技手段实现资源交流分享的方式越来越普及,营造了线上线下双向交流沟通的冰雪文化传承和研究氛围。

其次,打破区域壁垒,促进“南资北上,南人北游。”我国先后提出了“到2025年,形成冰雪运动基础更加坚实,普及程度大幅提升,竞技实力极大提高,产业体系较为完备的冰雪运动发展格局”到“全面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以京津冀为引领,以东北三省提升发展为基础,发挥新疆、内蒙古等西北、华北地区的后发优势,带动南方地区协同发展,形成引领带动、三区协同、多点扩充的发展格局。”到河北在北京冬奥会后所提出的整体布局,坚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举全省之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落地见效。增加产业之间合作,区域间协同发展,鼓励各具特色的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的建设。以及,吉林省依托已有的冰雪资源提出了“智能+” 推广行动:推动智能+生活服务、智能+公共服务, 构建生活性服务业共性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发展线上销售、线上教育、线上医疗,拓展网上销售,推进实现教育、医疗优质资源共享。加强物流枢纽建设,加快快递物流、冷链物流发展,推进物流标准化。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文化与养老融合。“智能+”的推广对带动周边省份相关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

其三,以政府为主导,促进企业之间的融资以及相关税收红利政策的颁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中提出,2025年达到20个具有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冰雪产业示范企业。进一步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支持冰雪文化产业做优做强,出台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资金,促进冰雪产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对相关冰雪文化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者增量留抵退税等,以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并辐射到其他地区。北京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四荒”土地、闲置地块、疏整促地块“见缝插针”建设一批小型多样的“三大球”运动场地、冰雪运动场地等体育设施。支持在商业用房、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楼顶等改造建设健身休闲设施。鼓励社区与周边中小学校共建、共享体育场馆,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社会力量承办亲子运动会等社区体育赛事,协同推进教育体育融合发展,培养群众运动氛围。鼓励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业余社团和专项俱乐部联盟提供公共体育服务。建立市民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评定体系,实现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50%。

二、后冬奥时期冰雪文化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后冬奥时期,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政府红利政策的扶植,但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挑战。自双奥会的相继举办,我国的冰雪运动从仅局限于北方地区逐步呈现出了全民化的热潮,在《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所预估我国冰雪产业规模期望达到万亿元。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GDP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冰雪文化产业的消费能力也日渐提升,如何将大众热情转换为持久的兴趣,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稳健发展,让冰雪消费成为常态化的选项,而不是短暂的热潮,是我们当今所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后冬奥时期所面临的群众冰雪消费热情的回落,如何进一步提高粉丝黏性,延续双奥会所提倡的“科技冬奥”理念。由于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尚未拥有核心产业,目前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链基本上是有旅游+赛事+休闲娱乐相互关联的产业模式,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增值功能的战略产业链。我国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对于核心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制造国外企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的自主研发性品牌尚未得到足够的人力、物力、科技支持等的投入,导致多地冰雪文化产业趋同,产品运营依托国外企业,且运营成本过高,产品所带来的持续附加值较低,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度尚不足够,缺少中国特色的冰雪文化产业链构建,因此我国的冰雪文化消费者多选择国外品牌。如何做到产学研联合研发冰雪科技,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搭建科技平台尚需进行探索。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核心科技研发、技术水平提升和专项发展规划是我国未来需要长期探索的一条路。

另一方面,我国后备人才的需求与发展并不匹配,是造成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滞缓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的冰雪人才体系的人员等级评估尚不完善,对冰雪人才的相关保障制度也相对欠缺,复合型人才在冰雪文化产业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我国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渠道的高校教育所运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专业设置相对狭窄。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已经在我国逐渐展现尤其是冰雪文化产业的管理、营销、服务型人才的短缺,促使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多高薪聘请国外的复合人才。

同时,面对我国对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侧重的转变,所带来的各地区冰雪文化产业逐步面临转型的发展道路。冰雪文化产业面临提升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建立多元管理机制,逐步发展为多元企业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助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有效地优化配置,是当今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中国冰雪文化产业目标的战略性调整应当从注重市场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而企业如何趁此机会发展创新其产品模式,推动多元化消费体系,构建具有粉丝凝聚力的高品质产品结构,仍然是我国当今冰雪文化产业所需要的面对的极大挑战。

三、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以上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我国国情、“后冬奥”时期下的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新状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我国冰雪文化产业所面对的战略性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中对冰雪文化产业的新要求,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大发展应当从重视市场规模扩张逐步转向高品质高质量的冰雪文化产业建设,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冰雪文化产业,着眼于新的发展趋势,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学校场馆开放共享,提高健身步道等便民健身场所覆盖面,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公园,支持在不妨碍防洪安全前提下利用河滩地等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做好科技创新与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有效结合,促进企业间良性竞争,扩大海外融资,增加政府的宏观调控,完善南方地区的冰雪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其二,发展具有中国内涵的冰雪文化产业,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在近些年来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得益于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以及双奥会的举办,但总体而言我国的冰雪文化产业对中国文化的内涵挖掘并不充沛,且多数是对国外经验的模仿,对本土文化特色的融入尚不明晰,没有展示出足够的文化主义色彩。这需要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的冰雪文化创新,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时间,以青少年为重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干预。坚持文化教育和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重点项目竞技水平,巩固传统项目优势,挖掘具有中国故事的冰雪文化,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体育赛事。打造具有中华底蕴的冰雪企业,进一步做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其三,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共享冰雪人才资源库,以及冰雪文化资源库,创建冰雪艺术博物馆。打造知识共享,人才共享以及冰雪文化共享的冰雪资源库,以减轻我国由于冰雪人才不足而产生的诸多问题。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紧密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双向提速。建设一批新消费体验馆,加快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云终端等中高端信息产品研发和供给。加快建设全国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完善冰雪设施,普及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努力实现冰雪体育跨越式发展。积极引进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国际顶级赛事,办好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集聚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加快落地一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优化服务消费供给,积极引进国际化、品牌化机构。鼓励发展健康咨询、体育健身等健康产业,支持无人机竞速、智能拳击靶、在线健身、旱地冰球等时尚前卫体育消费,培育房车旅居、冰雪旅游等旅游消费新热点。

打造融合文化商业娱乐的旅游消费集聚区,在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精神文化的富足,积极培养优秀的冰雕民间手工艺者、冰雪艺术创作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冰雪文化展览馆,提升冰雪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多样化。延续双奥科技,促使产学研相结合,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科技研发,提升我国冰雪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文章:

1.IIGF观点 | 我国冰雪装备产业的现状与优化建议(规划解读之五)

2.IIGF时评 | “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对策(规划解读之三)

3.IIGF两会观点 |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的分析与建议(规划解读之四)

4.IIGF观点 | 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规划解读之八)

参考文献

1、李艳 后冬奥时期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延续:政策变迁、行动框架及路径选择 体育与科技,2022年3月刊

2、邰峰、周雅、郑宏伟 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探寻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6卷第3期

3、《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速读 黑龙江日报 2022年4月2日

4、给冰雪经济添上一把火 黑龙江日报 2022年4月2日

(为增进学术交流和理论传播,从本月起,健康金融研究文章将由每月两期增为每周一期,照例健康类别和养老类别交替在每周四刊出。敬请留意和支持。)

作者:

刘 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健康金融实验室助理,《2022健康金融报告(冰雪前沿专题)》撰稿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硕士生

指导老师: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蒙格